像一般男士,我對日子不太敏感,不想費力記下別人的生日,亦不太重視「記念日」。
然而,記得早幾個月,在中神上了一科《教會與事奉》,歐醒華牧師的分享改變了我。
他讓我們討論了事奉的一些範疇,提到他的安息年假怎去運用:他會將時間留給家人,而不去「育實」自己,上一大堆課程,或投入到一般日子不能參與的事工。他看重與親人、朋友的關係,並鼓勵會友,多與親人、朋友設一些記念日,一起吃飯、一起玩樂、一起設計派對慶祝!
這番分享,讓我們一眾同學有連串反省。
信仰、教會、事奉、關係、家人、生命‧‧‧‧‧這一切一切,到底是甚麼?
耶穌基督教導我們愛,亦教導我們分享祂的愛與救贖。
而一般而言,熱心投入教會生活的信徒,除了平日工作、晚上開會/上堂,最忙的是星期六、日,甚至難得的紅假,亦投入到教會的開會、退修、活動、旅行。
(這也是很多第二代基督徒對教會反感的其中一個原因,因為第一代基督徒多數熱心教會事務。)
那我們有多少時間陪伴我們所愛的親人?因著我們的信仰核心是愛,而「愛」主要是藉著時間這基本單位來與身邊的人建立、分享、傳遞的,以愛點燃愛、以生命感染生命!
另一方面,當我們嘗試堅持信仰,掙扎著不去做一些「有遺」信仰的中國傳統祭祀儀式,不惜與家人衝突時,當事人又可曾想得深入一點,中國人祭祀那慎宗追遠的原意?除下鬼神的面罩(其實祭祖的祭字,主要原意可以解作追念先祖,起初原無拜祭之意。),其實與基督教對祖先的愛與尊重是同一起始點。我們在堅決地持守信仰立場的前提下,可會有創意地與家人提出,改變形式,吃一餐飯/搞一些追念先人的活動來代替?
自作為人父後,更感人生過得實在太快,那些讀書、畢業、拍拖、初出矛蘆的日子,仿佛明日黃花,又有多少值得記念?又有多少沒有記念?
自此,我定意為每一些微小的事,作一些記念,包括特別吃一頓飯、寫一篇文章,買一份禮物,為看似無聊、像流水般消去的日子加上一點標點符號,加添一點色彩!
除了工作、事奉、工作、事奉外,盼望老來留下多點與「你們」的特別回憶!到天堂還可一再回味!
「誰會珍惜 當你還擁有
將要逝去總想挽留
想挽留 想挽留 看似荒謬
求今天所得永遠守」
不要到在天家再見時,重視的那位才跟你說,原來我不認識你呢。
我們一家今天一起闖進了高達的駕駛倉呢~!
Antony
沒有留言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