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nige Punkte gilt es zu beachten Brazilian Studio

2025年6月13日星期五

《在馬太筆下遇見耶穌》馬太福音三章|悔改,是重塑方向的人生起點

馬太福音三章|悔改,是重塑方向的人生起點

「那些日子,施洗的約翰出來,在猶太的曠野傳道,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馬太福音 3:1–2)
「祂必興旺,我必衰微。」(約翰福音 3:30)

 詩歌默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5elrTM-t6k&list=RDx5elrTM-t6k&start_radio=1

一、悔改,不只是懊悔,而是換一個方向走

馬太福音第三章的開端,施洗約翰在曠野傳出震撼心靈的信息:「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這裡的「悔改」(μετανοεῖτε),不是單純內疚懊悔,而是「轉變心意」——整個人生方向的轉換。

約翰的呼召,不在宮殿,也不在聖殿,而是在曠野。在人看為無望的地方,神的聲音響起。祂邀請我們的生命轉彎,從自我為中心,走向以神為中心的人生。

二、曠野的聲音,點醒追逐成就的我

我走上神學路的起點,是因熱愛釋經與神哲學,並不熱衷牧會,甚至覺得牧會的鎖碎事務,以及人際關係,實在太麻煩。我內心深處另有一計劃,我試圖用學業來證明自己——追求GPA超過3.6,計劃未來攻讀ThM、PhD,我想在神學院教書。心想,只要我能證明自己足夠優秀,證明「神真的呼召了我」,這條路就一航風順了。

但人生的計劃,趕不上變化,更與神在生命的引導有著很大差別。

那一年,有天早會,系統神學老師葉沛森介紹卡爾・巴特書桌上的名畫——《伊森海姆祭壇畫》,一幅施洗約翰指向十架上的基督的圖像。這幅圖像,成了我那年的整合方向。

那一根指向耶穌的手指,仿佛成為了我人生轉向的指路標。


三、畫作默想|《伊森海姆祭壇畫》的手指與召命

馬提亞斯・格魯內瓦爾德筆下的施洗約翰,站在十架旁,手指向極痛苦的受難基督。他身旁書卷寫著:「祂必興旺,我必衰微。」

這幅畫多年放在卡爾・巴特的書桌上,提醒他,神學不是為了論證自己,而是要「指向耶穌」。

我當下悔改的,不只是行為,而是生命方向。

那年是2016年,我的小兒子出生,我為他命名「施(洗)約(翰)」,作為我回轉歸向耶穌的記號。

四、不是主角,卻可指向永恆的王

馬太記載,當耶穌出現,要受約翰的洗時,約翰說:「我當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這裡來嗎?」(3:14)

約翰深知自己不是焦點,而是引導人回轉的「聲音」。他不搶光環,也不爭尊位,只願成為道路的開路人。

在今天這個看重表現與光環的世界裡,我們能否學約翰那樣,自覺地「讓祂興旺,讓我衰微」?

五、身分的起點,是神的聲音

耶穌受洗後,天開了,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3:17)

值得注意的是——這話是在耶穌開始事奉之前說的,不是因祂做了什麼,而是祂是誰。

你可曾聽過這聲音?

這聲音同樣向我們說話:你不是因為有果效而被愛,而是因你屬於主。

六、悔改,是為了再一次認定我們生命的主角

悔改不是一件一次性的事,而是每天的轉向。

  • 從自我中心轉向基督中心,
  • 從自我完成轉向讓人遇見耶穌,
  • 從自我焦點轉向謙卑服事的姿態。

施洗約翰在曠野所發出的呼聲,也許今天仍在我們心中響起:「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默想與回應

  • 你正在用什麼方式證明自己有價值?

  • 你是否願意卸下「主角」的位置,讓基督居首?

  • 你心中是否聽見天父溫柔的聲音:「你是我所愛的孩子」?

禱告

主啊,

我太習慣追求人的認可,太容易將自己放上舞台,

但我渴望像施洗約翰,甘心做那在曠野呼聲的指引者,

只要能讓人遇見祢,我就滿足了。

求祢幫助我,每天悔改、每天轉向、每天低下自己,

好叫祢在我生命中不斷「興旺」。

奉主名求,阿們。

Antony傳道

沒有留言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