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崇拜是基督徒信仰生命的實踐,其目的不僅在於形式上、禮儀上,更是在整個過程中,宣告並經歷神的救贖故事。《崇拜:歷久常新》中指出,崇拜的精髓在於「宣告神的作為,回憶祂的救贖,並頌揚祂的榮耀」 。
本文將探討崇拜的本質,福音敘事在崇拜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如何應對當代挑戰,讓崇拜真正回歸其核心。
崇拜的本質
崇拜以神的救贖故事為中心,體現於宣告、回憶與頌揚這三大功能。
宣告是透過經文朗讀、詩歌吟唱與講道向會眾傳遞神的偉大作為(詩篇96:3)。
回憶則讓信徒透過聖餐與禮儀,重溫基督的犧牲與復活(哥林多前書11:26)。
頌揚則是信徒藉著讚美與感恩回應神的恩典(詩篇100:4-5)。
這三者相互結合,使崇拜成為救恩敘事的具體展現。
福音敘事在崇拜中的體現
崇拜的每一環節都應嵌入福音敘事,從頭到尾引導會眾進入救恩的故事。
呼召和認罪是崇拜的開端,帶領信徒謙卑地來到神面前(詩篇95:6)。
赦罪應許和福音宣講則使信徒得以重新與神和好,並深刻明白福音的意義(約翰一書1:9;羅馬書10:17)。
最後的回應與差遣則提醒信徒以生命回應福音,並將其活出於日常生活(馬太福音28:19-20)。
這樣的結構不僅賦予崇拜神學的深度,更有助於信徒在崇拜中實際經歷福音的力量。
當代崇拜的挑戰
然而,當代教會的崇拜在實踐中面臨不少挑戰。形式化是其中之一,崇拜程序若僅成為例行的「宗教活動」,會眾便容易失去對救恩核心的專注。此外,娛樂化的崇拜過度追求視覺與情感的刺激,可能忽略神學內容的深度。最後,個人化的崇拜則偏重於滿足個人需求,缺乏對神榮耀的聚焦和群體性參與的設計。
回歸核心的建議
為了讓崇拜回歸其救恩核心,教會可採取以下措施。
首先,崇拜設計應圍繞福音展開,確保每一環節都服務於救恩敘事。
其次,在聖餐與講道中強調福音的重要性,幫助會眾更深刻地理解救恩的真理。
此外,通過全人的參與,包括情感、知識與行動的結合,讓會眾不僅是旁觀者,更是福音故事的參與者。
結語
崇拜是神的故事與人生命的交匯點。
當崇拜以宣告、回憶與頌揚為中心,並深植於福音敘事中,會眾將不僅參與一場聚會,而是經歷一場與神相遇的屬靈旅程。願每一次崇拜都能回歸救恩的核心,成為生命被更新、信徒被差遣的動力。
李傳道
沒有留言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