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nige Punkte gilt es zu beachten Brazilian Studio

2024年12月2日星期一

九型人格第二型:助人者——從渴望愛到學會愛

九型人格第二型:助人者——從渴望愛到學會愛


在教會裡,總有一些人特別熱心助人,無論是主日敬拜後默默整理椅子,還是細心觀察誰的杯子空了,第一時間遞上一杯水。他們的口頭禪是:「你需要幫忙嗎?」、「沒事,我來就好!」、「這點小事,不足掛齒!」但內心有時卻隱藏著另一個聲音:「其實,沒人注意到我的付出嗎?」

這些人,很可能就是九型人格中的第二型——助人者
然而,教會裡也有許多「假二號」,或者自以為是二號的人。畢竟,幫助別人是基督徒的美德,然而,並非所有樂於助人的人都是二號,也並非每個基督徒都擁有「幫助人」的恩賜和負擔。助人者的核心動機,不只是出於愛,而往往帶著一種渴望愛、尋求肯定的需求。如果不察覺這點,他們可能會陷入以愛換愛的迷思,甚至覺得「我愛了這麼多人,為什麼沒人真正懂我?


助人者的內心驅動:愛的交易?

助人者的人生信念,可以濃縮成:「如果我幫助別人,他們就會愛我。」這種信念,讓他們成為最溫暖的人,也可能讓他們變得最疲憊。

助人者的典型特徵

 無微不至的關懷:你需要什麼,他們立刻幫忙;甚至你還沒開口,他們已經預備好了。

 細膩的情感雷達:他們能察覺他人的情緒變化,知道何時該鼓勵,何時該陪伴。

 付出不求回報(表面上):但如果一直沒人感激,他們內心可能會有些酸楚。

助人者的挑戰

1. 過度迎合:害怕拒絕別人,寧願自己辛苦,也不想被視為「冷漠」。

2. 忽略自己的需要:內心真正的渴望,常被他們自己「偉大」的愛所掩蓋。

3. 期待隱形回報:如果長期得不到感謝,他們可能會感到受傷,甚至有些苦毒。

這種心理,與耶穌在路加福音14:12-14所教導的形成強烈對比:「你擺設午飯或晚餐,不要請你的朋友、弟兄、親屬和富足的鄰舍,免得他們回請你,你就得了報答。你擺設宴席,倒要請那貧窮的、殘疾的、瘸腿的、失明的,你就有福了!因為他們沒有什麼可報答你,到義人復活的時候,你要得到報答。

耶穌的意思是,真正的愛,是不帶條件的,不是透過「助人」來換取愛,而是從神領受愛,再自然地流露給人


助人者的生命課題:驕傲的反面?

許多人以為助人者是最「謙卑」的一群,但其實,他們最大的掙扎往往是驕傲。二號的驕傲在於:「你看我多好,我根本不需要別人的幫助,但你們沒有我就不行!」這種驕傲是隱藏的,因為它包裝成了「無私的愛」,但實際上,這種愛背後可能帶著一種掌控與需求

哥林多前書13:3,保羅提醒我們:「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這段經文對助人者來說是極大的提醒——愛的本質不在於行動的多寡,而是在於心是否自由

助人者需要學習的,不是停止助人,而是學習在愛中自由,不再透過「付出」來證明自己值得被愛,而是先從神領受愛,然後自由地去愛。


助人者的生命轉化:從「做」到「是」

當助人者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內在動機,他們可以開始一條新的道路——從「做」轉向「是」,不再依賴助人來建立價值,而是在神的愛裡找到真正的身份。

如何走向靈命成長?

1. 練習接受愛,而不是只給予愛

嘗試讓別人照顧你,學會說:「謝謝,我需要幫助。」記住,謙卑不是只給不收,而是能夠坦然接受

2. 操練默觀禱告,學習在神的愛中安息

透過每日的默觀禱告,讓自己單單接受神的愛,而不是計算自己今天幫了多少人。

3. 學會不求回報的愛

在助人的時候,問自己:「如果沒有人感謝我,我仍然願意做嗎?」這是一個操練愛的純潔度的方式。

4. 察覺自己的「內在交易」

每天花幾分鐘反思:「我今天的付出,是否帶著期待?」如果有,把這些期待帶到神面前,求祂轉化。

5. 默想耶穌的生命

耶穌也幫助人,但祂不會因為別人不回應而感到失落。祂的愛來自天父,而非人的回報(約翰福音5:30)。


結語:你已蒙愛,無須證明

助人者的成長,不在於停止幫助人,而是從尋求愛,變成因愛而愛。當你真正明白神的愛無須交換,你的付出才會變得自由、輕省、不帶枷鎖。

在下一篇,我們將探討第三型——成就者,看看那些「以目標為中心」的靈魂,如何學習從神的眼光看自己的價值,而不只是來自「成功」與「讚賞」。

Antony傳道

沒有留言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