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有序的真理之旅 — 跟隨講章的結構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時刻:聽道聽到一半,心裡納悶「現在講到哪裡了?」或者前一分鐘還意興盎然,下一分鐘卻因為講員的一個轉折沒跟上而迷失方向。一篇沒有清晰結構的講道,對聽眾而言就像在陌生城市中迷路;相反地,具有良好結構的講道則如同一場有向導陪同的旅程,帶領我們逐步走進真理的殿堂。
講道技巧:清晰的脈絡與架構
講道的結構,指的是信息的組織與邏輯次序。一篇忠於聖經的講章,往往會讓講章的結構自然反映出經文本身的脈絡,不是照稿硬套,而是順著經文的思路帶領人走進神的心意。
羅賓森強調,講章結構的安排,不是形式問題,而是真理如何被呈現與接受的橋樑。牧者需在預備時做出關鍵選擇:
-
演繹法:先提出主題句,再分段說明與支持(適合清晰訊息傳遞)
-
歸納法:由經文逐步鋪陳,讓主題在聽者心中自然浮現(適合較深入反思)
-
混合法:結合兩者,視聽眾背景與經文特性靈活運用
好的講道架構就像一張屬靈地圖,讓聽眾知道:現在在哪、要往哪去、為何如此走。
具體而言,一篇講章的基本結構通常包括:
-
引言:吸引注意力、提出核心問題,引發期待
-
主體:幾個分段重點,逐步展開主題句
-
結語:回扣核心信息,發出挑戰與邀請
若講員明確說出:「今天我們從三方面來看……」,聽眾就如沿著清晰標示的路線前行,不易迷路、不會脫節。
此外,良好的講章結構也應包含:
-
自然的轉承語句(如「然而」「接下來」「所以」)
-
合理的遞進邏輯
-
分點之間的意義關連,如階梯般幫助聽者層層深入
反之,缺乏轉接或邏輯的講章,就容易讓人感到跳躍、生硬,聽得一頭霧水。
🧠 延伸反思:邏輯,是講章的骨架,也是聽道的操練
其實,好的講章不只要求講員具備組織與表達的能力,也要求聽眾培養屬靈的邏輯思維與聽道肌肉。這不是「分析講章好唔好」,而是讓自己能真實進入神的話語流動中,從經文、邏輯到心靈一步步走入神的心意。
這需要刻意的思考與鍛鍊,特別是每日默想經文時,不只是停留在感受,而是試著問:
-
這段經文的焦點在哪?
-
它與上下文有什麼連結?
-
為什麼作者會這樣鋪排?
這些屬靈的反思與分析,不是冷冰冰的理性思考,而是培養你「聽懂神話語」的能力。
🛎 一點牧養提醒:不是所有反應都等於問題
作為牧者或講員,我們偶爾會收到一些會眾回饋,比如:「你講那句好似唔啱喎」、「我聽完唔舒服」⋯⋯但事實上,有些信徒的困惑或批評,其實源於他們對邏輯結構不明白,再加上自身固有的虛假信念或視野的盲點,而非講章本身有錯誤。自身的問題,就非每星期短短半小時的講道能夠修正,而需靠平時埋身的牧養同行幫助了。(若對方願意委身學習成長)
很多時候,信徒是對某個詞語或某句,於情感反應特別強烈,於是下意識對整篇道產生質疑,就斷言講員斷章取義,而不是從整體結構與主旨去分辨整篇道是否合乎聖經。
所以,這也是我寫這本書的其中一個初心——不只是幫助大家學會分析講章,更是幫助信徒懂得聽道。(謙卑受教)
👣 從信徒角度:懂結構,就不再迷糊
對於聽道的人而言,掌握講章結構的重要性其實不亞於講員。當我們意識到講員信息的架構時,聽道就不再迷糊、容易走神,而是能夠有節奏地跟上進度。
一旦知道「現在是第幾點、還有幾點」,我們的心會自然安定下來,注意力也更容易維持。尤其當講員引用許多經文或故事時,結構就像一條線,把各種材料串起來,讓我們腦海中形成一幅清晰邏輯的圖畫。
講章的結構還有一個好處:幫助我們消化吸收內容。
每一個重點就像一道菜餚,若講員能有條理地一道道端上,我們便能一一細嚼慢嚥。反之,若信息雜亂無章地堆在我們面前,反而難以下嚥、也難記住。
當結構清晰時,我們往往能在聚會之後這樣回想:
「哦,牧師那天講了三點:第一點講……,第二點講……,第三點……」
這樣的記憶,其實是因為信息在我們心中搭起了一個清楚的框架,結構幫我們承載了內容,也保存了屬靈亮光。
📖 聽懂結構,也會幫你讀懂聖經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祝福是:理解講道的結構,會反過來提升我們的讀經能力。
當我們熟悉「引言—主體—結論」的思路後,再回去閱讀聖經時,也能自然而然地問自己:
-
這段經文的開場鋪陳了什麼?
-
中間的主旨與脈絡是什麼?
-
最後作者呼籲我們什麼?有什麼挑戰或應許?
這樣的閱讀方法不僅幫助我們進深理解經文,也讓我們學會分辨神話語的層次與重點。
換句話說,好的聽道習慣,會反過來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的研經習慣。
🧭 一點真誠提醒:閱讀力,不等於屬靈力
有些信徒可能會擔心:「我學歷唔高,係咪就聽唔明道?」
事實是,聽道與讀經,的確是一種與閱讀力與理解力相關的能力。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學歷較高的人,在寫講章或查經時容易掌握結構、要點與重點。
但我們也要留意,閱讀力≠屬靈力(認識自己、與神關係的深度)。
有時我們發現,學歷高的人也會落入錯誤的詮釋或靈命的盲點——不是因為他們不懂聖經,而是他們的生命還未願意降服在聖經/上主之下。(內在太多偏執,還待上主更新)
相反,很多學歷不高的信徒,憑著單純的信心與敞開的心,就能領受神深刻的啟示與話語。
所以,讀經遇到難處,不用灰心。因為有聖靈陪你讀。
我深信,最想我們明白聖經的,不是講員,不是老師,而是神自己。
因為聖經是祂的啟示,而這啟示,今天也透過聖靈,在你與我的生命中持續運作。
聽道小工具:追蹤講道脈絡
下次聽道時,不妨運用以下小工具來追蹤講員的思路:
-
寫下大綱: 在筆記上為講道劃分段落,試著標出「引言 / 第一重點 / 第二重點 / … / 結論」。哪怕牧者未明說,也依照你聽到的內容自行歸納。這能訓練你迅速抓住結構。
-
留意連接詞: 注意講員在轉換話題或經文時,使用了哪些連接詞或短語(例如:「不但如此」、「換句話說」、「最後」)。將這些詞記下,可以幫助你了解各段落間的關係。
-
預測與回顧: 聽道過程中,試著預測講員可能的下一步(例如:「他已講了兩點,下一點或許會…」)。結束後,再回顧整體架構,確認自己是否抓對了。如此一來,你對講道內容的掌握將更加牢固。
沒有留言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