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nige Punkte gilt es zu beachten Brazilian Studio

2025年1月30日星期四

《不是聽一篇道,是成為一個被道塑造的人》—第四篇

第四章:聽見神的呼召 — 在講道中回應上帝

在每一次的講道裡,上帝都不僅是要我們明白一段經文的含義,更是透過這經文向我們的心發出呼召也許你曾經在聚會中有過這樣的時刻:講員的話語似乎直接對你內心說話,你感到既被觸動又有點不安,彷彿神正輕聲問你:「孩子,這話你聽見了嗎?願意照著去做嗎?」這其實就是聖靈在透過講道工作,邀請我們做出回應。

講道技巧:明確的講道目的與屬靈呼應

對講員而言,每篇講章不僅要有內容上的大點子,還要有一個清晰的講道目的(purpose):即希望聽眾在信息之後有何改變或行動。哈登·羅賓森將之稱為「箭的靶心」——如果大點子是箭頭指向的真理,那講道目的就是希望這箭射中目標後產生的效果。這目的可能是讓灰心的人重新得安慰和盼望,或是讓自滿的人看見自己的光景而悔改,又或是激勵信徒採取某種行動。無論目的為何,忠心的講員都會在信息中不斷圍繞這個屬靈目標來努力,直到結論時清晰地發出呼召:「現在你願意如何回應神呢?」

這種呼召不一定總是情感強烈的公開邀請,也可以是透過理性思考或安靜默想的方式引導。但重點在於,講道應當提供回應的契機。可能是結束禱告前的一段靜默,讓人默想剛才領受的教訓;也可能是講員鼓勵大家回家要做的一件具體事。總之,講章預設聽眾不只是被動接受資訊,而是要做出某種回應。聖經雅各書1:22提醒我們:「只是聽道,自己欺騙自己,那是沒有用的;要行道!」(意譯)。好的講章正是以此為目標:聽的人願意成為行道的人。

從信徒角度:心被觸動,付諸行動

明白了講員有意帶我們邁向回應,我們聽道時就更能敏銳地捕捉上帝對自己發出的挑戰。當信息逐漸進入尾聲,我們可以問自己:「今天這篇道,上帝要我做出什麼改變?」 也許是態度上的轉變,例如更加信靠祂、放下某種掛慮;也可能是行為上的行動,如去關懷一位有需要的鄰舍、或停止一項不討神喜悅的習慣。如果我們在聽道時養成這樣的自我提問,就不容易讓信息從耳邊溜走,反而會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直到在心裡立定主意做出回應。

回應上帝的呼召往往意味著生命的成長和改變。這或許讓人有點緊張,因為改變可能要付上代價,但每一次順服神話語的行動,都在我們裡頭刻劃出基督的樣式。道因此成為門徒訓練的一部分:不是在於資訊的多寡,而在於我們回應了多少。當我們每週逐一地照著領受的光去行,即便是小小的步伐,長久下來會發現自己的屬靈生命日漸成熟,聖潔和愛心都有所增長。

此外,積極回應講道也帶來聽道眼光的改變。我們不再僅以「今天講得好不好聽」來評判一篇信息,而是問:「這篇信息向我心發出的呼聲是什麼?」即使講員風格並非自己偏好,我們仍能在其中尋求神對自己的提醒。這樣的態度使我們從挑剔的評論者,轉為謙卑受教的門徒,把注意力放在神要我們做什麼上,而非講員表現如何。長此以往,聽道對我們而言不再是一種宗教儀式,而是每次都期待遇見神、被神改變的契機。

聽道小工具:回應的腳步

要養成主動回應講道的習慣,可以試試以下做法:

  • 筆記「我將…」句: 聽道過程中或結束時,在筆記本寫下一句以「我將……」開頭的話,例如:「我將原諒我的同事」、「我將每天睡前禱告5分鐘」。這幫助你具體化你的回應決心。

  • 禱告確認: 信息結束時跟隨禱告,在心中將你領受到的呼召向神述說,求祂賜力量去行。例如:「主啊,我願意順服祢,在這件事上做出改變,求祢幫助我。」

  • 分享與跟進: 找一個屬靈同伴或小組,在聚會後分享你從講道領受的提醒和決定,請他們為你代禱並在日後關心跟進。這樣的屬靈夥伴關係能夠鼓勵你實踐承諾,不輕易鬆懈。

Antony 傳道

沒有留言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