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nige Punkte gilt es zu beachten Brazilian Studio

2025年6月20日星期五

《在馬太筆下遇見耶穌》第五章-八福五福|憐恤人的人有福了──當你開始像耶穌那樣看人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當你開始像耶穌那樣看人

馬太福音 5:7:「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詩歌默想:《更像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B1IQVWfb6I&list=RDcB1IQVWfb6I&start_radio=1

一、我們都想做個好人,但有時候太難了

在現實生活中,「憐恤人」這件事不容易。

有時我們不是不知道應該寬容,而是心裡忍不住問:「為什麼又是我讓步?他難道不需要改變嗎?」

當耶穌說:「憐恤人的人有福了」,聽起來很美,但實踐起來卻很掙扎。

不是因為我們不想行善,而是因為有些人、一些事,實在太難讓人釋懷。

但或許,這句話不是叫你「忍」,也不是叫你「裝作大方」,而是邀請你:從主曾如何待你,去學習如何待人。

二、憐恤,不是因為你比較高尚,而是你記得自己也不完美

耶穌所說的「憐恤」,不是從上而下的施予,而是從一個知道自己也曾跌倒、也曾被寬恕的人,流露出來的心。

我們每個人,都曾有不被了解的時候;曾說錯話、做錯決定、甚至讓自己都失望。

但神沒有離棄我們,反而在我們最軟弱的時候,仍然以慈愛等待我們回轉。

所以,「憐恤」的源頭,不在於你對別人的寬容,而在於你是否記得,自己也曾被主溫柔接納。

三、憐恤不是放過別人,而是釋放自己

有人會說:「我不是不想原諒,只是放不下。」

是的,這世界真的有很多事情難以原諒,也有不少人難以理解。

但主耶穌所說的憐恤,並不是叫你忘記一切、否定痛苦,而是邀請你選擇:不讓苦毒繼續控制你的心,不讓過去的傷成為你今天的鎖鏈。

當你願意憐恤,你首先釋放的,其實是自己。

你讓自己的心不再捆綁於「對錯輸贏」,而是自由地走在恩典的路上。

四、憐恤,是一個決定,而非一種感覺

我們很容易以為,要憐恤,就要等到心情好、傷口癒合,才做得到。

但耶穌說的憐恤,不是等你感覺良好才實行的義行。

憐恤是一個信心的決定。

是你選擇相信:即使情緒仍在、對方未變,你仍可以因神的恩典而選擇不一樣的回應。

不是你否定痛苦,而是你宣告:「我不讓這件事定義我,我選擇靠主的恩典活出祂的樣式。」

真正的自由,不是等情緒好轉才施予恩典,而是你在軟弱中作出決定:放過對方,也釋放自己。

五、你越憐恤,越像主耶穌的樣式

耶穌不是因為不知道人心複雜,才說這句話。

祂親自經歷背叛、誤解、傷害,卻仍選擇饒恕、相信、等待。

祂看著彼得否認三次,仍然說:「你餵養我的羊。」

祂知道門徒爭權爭位,仍然用愛堅持同行。

祂被釘在十字架時,還為仇敵禱告說:「父啊,赦免他們。」

你若願意在受傷時仍選擇憐恤,

你不是退讓,而是與主同行──進入祂的心腸,活出祂的樣式。

六、結語:今天你會怎樣看那個令你難堪的人?

今天的你,有沒有一個令你難以相處的人?

一件總是翻攪你心的往事?一個讓你覺得「不配被體諒」的人?

主沒有叫你假裝沒事,也沒有要求你立刻變得毫無情緒,祂只是輕聲問你:

「你願不願意,把我曾給你的恩典,分一點出去?」
「你願不願意,在這個世界仍然太過苛刻的時候,選擇成為一個有恩典的人?」

因為,「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不是因為你行得多好才蒙福,

而是因為你在願意憐恤人的那一刻,已經踏進天父的心。

默想禱文|主啊,教我憐恤

主啊,

有時候,我的心很難柔軟,

那些曾讓我失望的人、曾傷害我的事,

總在夜深時浮現,教我無法釋懷。

但我知道,你也曾這樣看著我──

不是論斷、不是催逼,而是滿有恩慈的等待與接納。

主啊,

求你把你那顆憐恤的心賜給我,

讓我不再等到情緒好轉才願意釋放,

而是在你的恩典中學習一個新的選擇──

選擇放過別人,也放過自己。

我願意,哪怕只是踏出一小步,

哪怕只是輕輕放下一句批評,一次責怪,

也求你悅納這一點點的真誠與信心。

因為你說:「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主啊,我願意成為一個有恩典的人,

像你一樣,看見人的軟弱,卻仍然選擇愛。

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Antony傳道

沒有留言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