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那些年》後,那一份觸動仍在心裡。
相信有共鳴的人,是被挑起那份因得不到而永遠懷念的遺憾美。
近年來電影、音樂的主題離不開男女之間的愛情。但回顧八十年代,電影、音樂的主題則較為廣泛,除了愛情外,也常涉及親情、手足情、師徒情、友情等等。
其實講刻骨鉻心之情,又何只得愛情?
還記得早幾天上堂後,選擇坐巴士回家,坐在後坐,剛坐下,便發覺後排最左邊的男生有些異樣。其實正確來說,他隔鄰還有一中年女子,相信是他的母親,男的大約三十多歲,女的約五十歲。男的自上車後便瞪眼看了我幾眼,當其他人上車時,他也是這樣瞪著他。他的樣貌沒有甚麼特別,我意思不是"中度"或"嚴重"的樣子,其實他有些似我公司的一位同事,也可以說頗英俊。
巴士開行,母親原來手中拿著一盒薯條,他看到那盒薯條,便搶著要吃,吃了幾條後,母親嘗試努力按著他的一雙手。起初還以為這樣大的年紀,還跟母親這樣鬧著玩,也頗難得,但慢慢卻發覺有些異樣,他搶著要吃薯條的動作並沒有慢下來。母親費盡所有力氣,最後還是由得他。(他以三十多歲成年男人的身材,母親又如何夠力攔阻?)吃完薯條後,想不到他還到處伸手,去摸周圍的乘客,亦同時開始尖叫。這時,母親努力按著他的咀、亦同時要按著他的手。
看到這一段過程,亦因同一段時間,生活中亦有人有些事發生,內心倍添感觸。
那晚上看到的,是一份情,多艱難,亦要守候下去。(亦想問,為何同林鳥,卻要大難臨頭各自飛?)
當我們在歌頌愛情多偉大之時,又有沒有人出來拍一套《那些歲月,我們守候的孩子》?
Antony
沒有留言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