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背景與文化挑戰
《馬太福音》5:37:「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這句話出自耶穌的登山寶訓,經常被引用來強調基督徒言語的誠實。然而,這段經文是否僅僅是在教導「不撒謊」?在倫理的灰色地帶,我們是否可以直接將這段經文應用於所有情境?以下將深入探討經文的釋義與實踐。
這段經文的背景在於耶穌對猶太律法的重新詮釋。當時的猶太文化中,人們習慣以誓言來增強言語的可信度,甚至以誓言的對象(如天、地或耶路撒冷)來劃分誓言的重要性。這種做法讓人有機會利用誓言規避責任,誓言的濫用成為缺乏誠信的象徵。
耶穌的教導挑戰了這種濫用誓言的文化,祂指出天、地和耶路撒冷都屬於神,任何形式的誓言都無法掩蓋內心的不誠實。祂要求門徒的話語本身具備可信度,讓「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無需外在的誓言來證明。這段教導的核心並非僅僅在於禁止發誓,而是要求門徒內在生命的誠實品格,讓言語自然流露真實與透明。
真理與誠信的內涵
耶穌補充說:「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這並非禁止人作進一步的解釋或詳細溝通,而是提醒我們:當我們需要透過過多的修飾、堆砌言詞來讓人相信時,往往正暴露出內心的不誠實。過猶不及的言語修飾可能成為掩蓋真相的手段,甚至滑向惡意的欺騙。因此,耶穌點出說話過頭的危險,提醒跟隨祂的人要單純、誠懇,讓自己的話語具有真實的分量。
倫理的灰色地帶
然而,這段經文是否應被直截了當地理解為一條「不撒謊」的鐵則,並適用於一切情境?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兩難處境考驗著我們對誠實的堅持。比如,一位老人患上末期癌症,家人基於愛心隱瞞病情,目的是為了減輕他的心理負擔。不告知實情是出於對老人的體貼,這是一種典型的「善意的謊言」(也就是所謂的白色謊言)。如果完全按照經文字面的要求,家人應該坦白告知實情,但這樣的選擇是否真正體現了對老人的愛呢?
歷史上亦有許多極端案例挑戰我們對誠信的理解。例如在納粹時期,許多基督徒選擇幫助猶太人藏匿起來。當納粹士兵上門搜查並質問是否藏有人員時,這些基督徒難道應該如實回答,將無辜的人交出去嗎?如果嚴格遵守「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的字面意思,他們就無法撒謊來保護那些猶太人。然而,這類例子明顯反映出誠實與愛之間的張力:堅持字面上的誠實可能意味著對生命漠視,而出於愛心的隱瞞卻違背了字句上的誠實要求。
拉合的例子:道德兩難中的誠信
聖經中也記載了一個誠實與愛產生張力的經典案例。《約書亞記》第2章中,妓女拉合在隱藏以色列探子時,對耶利哥王派來的使者謊稱探子已經離開。從字面上看,拉合的言語顯然不符合「是就說是」的標準。然而,她這樣做是出於對以色列上帝的信心,以及對神子民的善意保護。事實上,拉合因著這樣的信心之舉蒙神悅納——她和家人因此獲救,甚至在新約《希伯來書》11:31被列為信心的榜樣。
拉合的做法與二戰時期那些為了保護猶太人而選擇說謊的基督徒類似。他們的動機是基於愛和信仰的價值觀,而非為了個人利益或欺騙他人以謀私利。在這些情境中,說出「不是」卻成了愛的體現,而非出於惡意的謊言。
從規矩到品格的超越
如果我們將耶穌這段教導僅僅當作一條「不可說謊」的規矩,固然可以為我們建立起基本的道德尺度。然而,基督徒的生命成長不應停留在只守規矩的階段。我們需要超越對字面規條的依賴,進入領會道德原則和培養屬靈品格的層次。誠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內心誠實正直的品格,明白何為神眼中真正的誠信。
在現實中,有時我們必須在堅持某項原則和實踐更高的價值之間做抉擇。一些極權國家中的牧者面對政府禁教的壓力時,為了繼續傳道,不得不在表面上隱瞞事實。例如,有些地下教會的信徒以「生日會」或「聚餐」的名義舉行聚會,以避免教會被政府查封。這些行動從表面上看,好像沒有遵守「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的原則,因為他們並沒有對政府坦白說明真相。但這樣的做法究竟應被視為違背誠信,還是視為一種智慧的運用,以維護更高的信仰價值呢?
誠信與愛的平衡
耶穌在《馬太福音》5:37的教導,是對基督徒內在品格的呼召,而不僅僅是對外在行為的約束。祂提醒我們,言語上的誠實必須以愛為核心,在持守真理與運用智慧之間取得平衡。誠實並不代表刻板地透露所有事實,而是確保無論說什麼都出於真誠和愛心,沒有欺瞞的意圖。
例如,在文革時期,許多教會成員冒著生命危險偷運聖經進入中國。當海關人員詢問攜帶物品時,他們選擇隱瞞真相。這種做法在字面上或許不符合「是就說是」的標準,因為他們沒有直接承認攜帶聖經。然而,我們能斷言他們違背了信仰的誠實原則嗎?還是說,他們其實是在履行「愛神愛人」的更高誡命,用智慧保全信仰的火種?
這些例子提醒我們:當我們面臨誠實與其他信仰價值(如憐憫、保護生命)發生衝突的兩難處境時,應當如何抉擇呢?誠實確實是信仰中重要的價值,但當它與更高的愛與公義產生矛盾時,我們又該如何運用智慧,使自己的抉擇成為信仰真正的見證呢?
從規矩到品格的超越
基督徒的成長需要超越規矩,進入原則與品格的層次。規矩是行為的起點,原則則幫助我們在特定情境中以智慧作出決定,而品格則是內化了基督的生命,使我們自然活出誠信與愛。
李傳道
沒有留言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