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nige Punkte gilt es zu beachten Brazilian Studio

2025年1月16日星期四

《不是聽一篇道,是成為一個被道塑造的人》—第三篇

第三章:讓真理鮮活 — 例證與應用的力量

你是否聽過這樣的講道片段:講員分享了一個生活小故事,全場會眾會心一笑,接著他說:「弟兄姊妹,這正如我們的信仰……」那一刻,原本抽象的道理突然變得具體明朗我自己也有過這樣的經驗——就像我從前在信息中分享了我與女兒一起踏滑板車的小故事,不少弟兄姊妹聽後也深受感動,甚至有的還在聚會後主動提起,說那畫面一直留在心裡。這讓我再次體會到:一個真實、貼地的故事,真的可以讓真理變得鮮活。

又或者,信息最後講員提出了一個挑戰:「回家後試著為那個難相處的人禱告一次」,你心裡立刻響起「叮」的一聲,知道該如何實踐所聽到的道,或對神的呼喚有所掙扎。這就是例證應用在講道中的力量——讓真理變得鮮活,進入日常生活。

講道技巧:闡明真理的例證與落地生活的應用

一篇講章除了解釋經文,更需要把經文的意義闡明出來,並且引導聽眾應用在生活中例證(illustration)是講員的好幫手:透過故事、比喻、見證或生活場景將抽象的屬靈原則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呈現出來。例如,講員講到「神對我們每個人的愛都是獨一無二」這個真理時,或許會舉一個父親尋找走失孩子、不放棄的故事,讓我們深刻體會天父的心腸。好的例證就像一幅圖畫,幫助會眾看見真理的樣貌,加深理解。

然而,明白真理還不夠,講道也要帶領人知道如何去行。這就是應用(application)的部分。應用可以出現在講道的各個階段(有時穿插在每一點之後,有時集中在結論),重點在回答「這與我有何相關?我該做什麼?」。牧者可能會提出具體的行動建議、反思問題,或描繪一種生命改變的圖景,幫助我們將所聽的道轉化為生活中的實際行為和態度。例如,當講道教導我們要饒恕,他也許挑戰我們:「這週就找機會饒恕一個冒犯過你的人」,這就是應用,把聖經原則落實在當下的行動中。

值得注意的是,例證與應用都必須緊扣講道的大點子否則就會喧賓奪主一些錯誤的例證,則讓整篇信息本末倒置,強差人意聽眾或許會記得有趣的故事卻想不起它的意義,因此講員在故事結束後通常會點明:「這故事告訴我們…」,確保例證所服務的真理不被遺漏。同樣地,應用也應該直接源自經文的教導而非牽強附會不過,當這兩者運用得當時神的話語彷彿由黑白變成彩色,既理性上的說服力,又有情感上的觸動力,最終帶來行動上的果效

從信徒角度:聽得懂、記得住、用得出

對於我們聽眾來說,例證與應用大大提升了聽道的「可理解度」「可記憶度」,也直接指引了「可行動度」首先,有了貼近生活的例證,我們更容易聽得懂。很多屬靈概念若只是抽象地講解,可能霧裡看花,但加上一個我們熟悉場景的比喻,就豁然開朗。例如聽到「基督是教會的頭」或許有點抽象,但當講員舉例說明「正如汽車需要引擎帶動,教會需要基督來領導」,我們立刻抓住了含義。例證把天上的道理拉到地上,令我們恍然大悟:「原來是這麼回事!」

其次生動的例證往往讓信息記得住故事的畫面感、人物情節會烙印在我們腦海,成為這篇講道的記憶掛鉤」。多年後重溫,或許聖經細節已淡忘,但那個故事仍歷歷在目,進而喚起其中的真理。正如耶穌自己常用比喻教導人,那些圖像(撒種的農夫、迷失的羊)深深刻在聽眾心中。同樣地,一篇道若有恰當的例證陪伴,其信息也更不易被時間沖淡。

再次更重要的是,有了明確的應用指引,我們才能用得出,也就是將聽見的道活出來。如果講道告訴我們原諒人的重要,卻沒有進一步的應用,我們可能點頭稱是,卻不知如何開始。但當牧者具體建議一兩個實踐步驟時,我們就比較知道從哪裡下手。應用為我們架起從「知道」到「做到」的橋樑,幫助我們在禮拜堂外繼續跟隨主的腳蹤。它提醒我們信仰不僅是頭腦的理解,更是生活的實踐;每一篇講道,神都期待我們有所行動或心態上的調整。

聽道小工具:抓住例證與行動呼應

在聽講道時,可以用一些方法來更好地吸收例證和應用:

  • 記錄關鍵故事: 當講員分享例證時,用簡短幾個字記下故事內容(例如:「迷羊故事」或「牧師童年經歷」)。接著在旁註明「這說明了什麼原則」。這能幫助你日後回想起故事時,同時記起其背後的真理。

  • 圈出行動詞: 聽道時留心牧者給出的行動挑戰或應用詞句,常常會包含動詞(如「饒恕」、「奉獻」、「禱告」、「改變態度」)。將這些動詞圈起來,提醒自己這就是信息要我們去做的事。

  • 即時回應祈禱: 當聽到一個觸動你的應用點子時,不妨在心中向神做一個簡短的回應禱告,例如:「主啊,幫助我做到…」。這能讓你的心更認真地對待所聽見的命令,並立定心志實踐。

Antony傳道

沒有留言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