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nige Punkte gilt es zu beachten Brazilian Studio

2025年4月14日星期一

不是了解自己就夠了:性格工具與真實成長之路

在今天這個鼓勵自我探索的時代,性格測試如 DISC、MBTI、九型人格等被廣泛使用,幫助人認識自己,掌握人際模式。然而,對於信仰群體而言,「了解自己」從來不是門徒成長的終點,而應是一條通往「被更新」的起點。

性格工具雖能揭示我們的傾向與盲點,卻不能決定我們的命運。若我們過度依賴這些分類,將它們當作定義自己與他人的標準,不僅容易落入定型與推卸責任的陷阱,更可能讓我們停留在舊有自我,錯失福音所賜的更新能力。基督徒的性格成長,必須走上更深的道路——從神為中心的認識開始,經歷信念的轉化,拆除錯誤的視角,並透過靈修與操練內化真理,讓整個人活出在基督裡的新樣式。

一、以神為中心:讓祂定義我們,而非由性格框限自己

聖經指出,人是照著神的形像被造(創1:27),我們的身份不是來自我們的表現、性格傾向或人際風格,而是來自那位創造我們的主。我們若僅止於以測試來界定「我是誰」,卻不問「我屬誰」,就會錯失神對我們生命的設計與呼召。

這種錯誤自我認知容易轉化為自我合理化:「我就是這樣的人」「我的性格不能改變」「我不適合某些事奉」等語句常是無意間對神工作的抗拒。我們忘了性格工具只是照明的鏡子,而不是生命的主權。正如主耶穌所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路9:23),我們需要的不只是認識自己,更是將自己交託於神的塑造。

彼得與摩西的生命見證正好印證這一點。彼得性急衝動,曾三次否認主;摩西在年輕時熱心卻自以為是,後來被神以曠野磨練四十年,才成為謙和的領袖(民12:3)。他們的性格沒有被定型,反而被神更新,成為祂計劃中的器皿。今天的我們也一樣,若願意將性格交還神來使用,祂能將我們的剛烈變為剛強,內向變為敏銳,情緒化轉化為慈憫有感的生命流露。

二、從信念入手:性格行為只是果子,信念才是根源

性格並非不可改變的本質,而是長年累積的反應慣性,其背後潛藏著深層的信念邏輯。我們怎樣相信,就會怎樣反應。正如以弗所書所說:「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弗4:23–24)。

舉例來說,一個從小不被接納的人,可能深信「只有表現好才會被愛」,進而發展出完美主義性格;另一個在衝突中成長的人,可能形成「沉默才安全」的信念,久而久之養成壓抑與退讓的習慣。這些性格反應不是天然,而是由「謊言」所驅動的保護機制。

若我們想轉化性格,就不能只在行為層面努力,而必須辨識並更新內在信念。這包括誠實地問自己:「我現在這種反應,是出於神的真理,還是過去的創傷與謊言?」並用神的話語來取代它。例如,「我不夠好」可用「我在基督裡是神的兒女,已被完全接納」(加3:26)來取代;「我不能改變」可被「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4:13)所取代。

信念一旦被神的真理更新,性格也將隨之改變,不再只是防衛與扭曲的產物,而是建立在愛與真理之上的生命表現。

三、拆除有色眼鏡:讓真理取代錯誤的視角

性格不僅影響我們的行為,也塑造我們看世界的方式。我們的「眼光」往往是由信念混合性格傾向而形成的濾鏡,若不察覺,就會錯誤解讀神、人與自己。

我們可能因自己的偏好而快速定型他人。例如,D型會認為S型太被動,I型覺得C型太挑剔,而C型則覺得I型太浮誇。這些判斷其實是「我以自己為中心」的視角所產生的扭曲,不但造成關係緊張,也無法讓我們按神的眼光去愛人。

同時,我們也容易用性格為藉口定型自己:「我就是這樣的人,不適合傳福音/帶查經/講話」。這些語言看似謙卑,實則是信念被謊言控制的結果,是對呼召的逃避。

更值得警覺的是,我們可能連讀聖經時也戴著有色眼鏡。自責型信徒常只看到神的審判,繼而審判人也審判自己,錯過祂的慈愛;重表現的人只重視結果與功效,忽略了生命是一趟旅程,更忽略生命與品格的深層塑造。主耶穌提醒我們:「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太7:2),我們需要反省:我們所持的標準,是出於神的真理,還是出於性格與文化的混合判斷?

只有當我們願意承認並交出這副錯誤眼鏡,讓神的話來重塑我們的視角,我們才會真正明白什麼是合神心意的眼光,並活出合祂旨意的樣式。

四、實踐內化:讓靈修與操練成為性格更新的生活節奏

知道錯誤信念與視角不等於自動改變。真正的更新,需要透過有意識的靈修操練與行為實踐,使真理從「認知」進入「反應」,成為我們生命的自然節奏。

詩篇作者說:「我將你的話藏在心裡,免得我得罪你」(詩119:11)。我們每天需要讓神的話進入內心、反覆默想,讓它在遇見衝突、挑戰與選擇時成為第一反應,而非事後的反省。

除了默想與禱告,更需要進行「反向操練」。若你習慣逃避,就從面對一次不適處境時的小小對話開始入手,使自己不得不去面對;若你習慣掌控,就操練一次信任與放手;若你不善表達,就從說出一句真誠說話開始。這些小小的選擇,就是給聖靈塑造的空間。

以 DISC 為例,不同型格有其特定的靈修重點:D型要操練等待與柔和,I型需安靜與節制,S型要學習界線與堅持真理,C型則需要操練接納與恩典。這些操練不是要我們否定自己,而是讓神所賜的性格特質被修剪、潔淨,成為更合祂心意的器皿。

保羅說:「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林前9:27),這並非苦修,而是有意識地讓自己的反應習慣與屬靈身份一致,活出真正的自由。

結語:你不是某一型性格,而是被更新的門徒

性格工具是一面鏡子,不是雕刻刀。我們不能靠鏡子雕塑自己,只有聖靈能。神給我們性格,不是為了限制我們,而是要藉著更新,使我們成為祂心意中的樣式。

聖經說:「我們眾人既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林後3:18)。這是性格更新的終極圖像——不是「變成另一型」,而是「變成主的樣式」。

你不是一個測試結果,不是一串行為傾向的描述。你是一位被神呼召、被真理轉化、被差派進入世界的門徒。願我們都不只停留在自我認識,而是讓神介入、拆除與重建我們的性格,使我們不只是更了解自己,而是真正活出在基督裡的新造生命。

李傳道

沒有留言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