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靈性的穩定,是對真理的忠誠
在起伏中持守屬靈節奏,活出更新的信念與生命力
經文:詩篇1:2–3;腓立比書4:6–7
一、不是「今天靈不靈」,而是「你是否仍然堅持走下去」
我們常聽人說:「我近排靈命好差,好難集中讀經,冇感覺,祈禱都唔想祈。」
其實這並不稀奇。信仰從來不是每一天都充滿熱情與感動,而是要問自己一個更關鍵的問題:當沒有感覺、沒有明確結果、沒有掌聲時,我還願意忠誠地走在主的道上嗎?
靈性穩定,不是表現得很虔誠,也不是毫無掙扎,而是一種內裡的堅定——我仍然選擇靠近神,仍然選擇照著真理行,即使沒有立即的回報。
正如詩篇1篇所說:「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
這是一幅很有力的圖畫:不是天天結果,也不是時時開花,而是根深不搖、持續吸收、穩定成長。
二、為何我們會在靈命上起起伏伏?
很多人誤會靈命低潮是因為「神離開了我」或「我信心不夠」,但其實根源往往是——我們的內在信念仍然停留在某種扭曲的期望上:
-
「若神愛我,我應該有平順生活」;
-
「若我努力靈修,神會讓我每次都感動」;
-
「我做得好,神就會獎勵我平安與成果」。
這些信念表面看似合理,實際上卻與聖經所啟示的信仰節奏背道而馳。
真實的屬靈生命,不是一種功利交換,而是一段被真理訓練、內化與重整的歷程。
換句話說,穩定的靈命不是靠感覺推動,而是建立在你怎樣理解神與你關係的深度上。你相信祂不變的信實嗎?你相信祂的話語即使在黑夜中仍是燈光嗎?你是否相信,哪怕沒有立即改變,神也正在塑造你?
三、靈性不是規矩,而是節奏
我們很容易把靈命穩定當作「守規矩」:每日靈修、早禱晚祈、不犯錯、不失控。
但這樣的標準其實仍然落在一種「行為表現導向」的信仰觀裡。
真正的靈性,是一種節奏:不是緊繃地走,而是深根地活。
就像樹一樣,外面看似靜止不動,但內裡卻日日吸收養分,默默進行著「看不見但深刻的更新」。
那是與神關係的節奏,也是我們生命與信念的呼吸法。
這種節奏包括:
-
📖 即使沒時間讀很多,也堅持每日與經文接觸,不是讀完,而是「住在裡面」;
-
🙏 即使沒話說,也讓自己安靜片刻,學會「在神面前停留」;
-
🪞 即使沒有新發現,也學習聆聽內在反應與情緒,將自己帶到主面前。
這些操練不是功課,而是「在愛裡建立習慣,在習慣中滋養信念」。
四、從情緒主導,到信念引導
如果我們每天的靈修、行動、反應都是受情緒主導,那生命很容易進入反覆無常的循環。
-
心情好 → 靈修有勁 → 做事積極 → 感覺神好親近;
-
心情差 → 想放棄靈修 → 對人冷漠 → 開始自責懷疑信仰。
真正的更新,是讓我們由**「信念主導生命」而非「情緒主導行為」**。
這樣的信念包括:
-
「神不因我表現好壞而改變對我的愛」;
-
「即使今日沒感覺,祂仍然與我同在」;
-
「在看似平淡的操練中,神也在塑造我」。
這些信念一旦被建立,你的靈命節奏就不會隨情緒起舞,而是隨神的真理持續向下扎根。
五、信仰從不是結果導向,而是關係導向
穩定的靈命,不在於你「做了幾多」,而在於你「與誰同行」。
是的,我們仍然要操練、要堅持,但那不是因為神要我們表現完美,而是祂渴望我們每日與祂相交,與真理連結。
腓立比書4:6–7告訴我們:「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和祈求,帶著感謝的心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
這種心靈的平安,不是從「問題解決」來的,而是從**「知道祂在這裡」的關係裡湧流出來**。
因此,你的穩定,並非來自控制一切,而是因你知道誰與你同行。
六、結語:穩定的信仰,是從更新信念開始
今天讓我們一起安靜反思:
-
我的靈命是否建立在感覺與結果之上?
-
我的信念,是否仍然受制於「要做得好才值得被神愛」?
-
我願不願意在無聲的日子,仍然忠誠於祂的真理?
真正的靈性穩定,不是看起來虔誠,而是在沒有人看見、沒有立即成果、沒有外在證明的時候,仍然選擇忠誠於真理。
這樣的穩定,並非壓力,而是一種自由。
它不催逼你變得完美,但會牽引你,日日更像基督。
Antony傳道
沒有留言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