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nige Punkte gilt es zu beachten Brazilian Studio

2025年4月26日星期六

《轉化教會的領袖—在破碎與更新中同行的13個屬靈節奏》第五篇

第五篇|從消費者到委身者:讓信徒不只來參加,而是一起承擔


🔍 為什麼現代教會裡,信徒愈來愈多,事工愈做愈大,卻愈來愈少人真正委身同行?

我們不難見到:有些人每主日準時出席,有些人參加各樣活動課程,但當教會需要人承擔責任、投入服侍、同行守望時,卻愈來愈難找。

不是沒有信徒,卻少了委身同行者;不是沒有活動,卻少了真實關係的生命連結。

更新的第五步,是從結束「消費式信仰」開始,引導弟兄姊妹走向真正的委身。

一、消費者心態:教會成了「服務供應商」

Tod Bolsinger 在《Canoeing the Mountains》中指出,過去的領導模式,多半適用於一個可預測、穩定的環境;但今天,教會已面對全然未知的變局,需要的是一群肯共同冒險、共同承擔的人¹。然而,現代文化把信仰慢慢商品化了。信徒成為「顧客」:

  • 評價講道:「今日啲訊息岩唔岩聽?」

  • 比較聚會:「邊度氣氛好?邊度小組有趣?」

  • 計算投入:「呢個事工對我有乜得著?」

當教會默許這種心態,只著重提供更多活動、服務與選項,卻沒有呼召人走進真實的同行與承擔時,整個群體便漸漸淪為「消費型教會」。

二、從被服事到同行:門徒的成長是有方向的

真正的門徒訓練,不是讓人「被照顧得更舒服」,而是帶領人「成為可以同行他人、承擔使命的人」。

Robert Quinn 在《Deep Change》中提到,真正的深度轉化,始於一個人願意走出舒適圈,踏入一條不可逆、必須付代價的成長之路²。

如果教會的教導,只停留在「神愛你、神祝福你」,而沒有帶領人進入「神召喚你、神託付你」,那麼即使再多的人參加,也難以塑造出真正成熟的門徒。

門徒生命的標誌,不是消費者式的「我來拿到什麼」,而是僕人式的「我可以承擔什麼」。

三、從小地方開始:改變文化,比改變程序更重要

很多教會希望透過改變結構或增加事工來促進委身,卻忽略了:真正的轉化,是從文化開始的。

Brené Brown 在《Daring Greatly》中提醒我們,勇敢的群體文化,不是來自完美表現,而是來自彼此脆弱與真誠的連結³。

如果教會裡領袖們只強調「表現」、「表面順利」,而少了分享掙扎、承認有限、一起祈禱尋問,那麼信徒也只會學會「消費」與「旁觀」。

文化的轉化,從小地方開始:

  • 小組裡,領袖是否敢真誠分享自己的破碎與需要?

  • 門訓中,是否培養出彼此委身、彼此挑戰的關係?

  • 事奉中,是否讓初信者也有參與、試錯與成長的空間?

真正的同行感,不是活動安排出來的,而是被真誠相待、被委託承擔而慢慢長成的。

四、我的反思:當我開始選擇信任與同行

我曾經也有一段時間,總想事事完美規劃:安排好流程、設好標準、界定好責任,以為這樣才能讓事工順利。但我慢慢發現,當事事要求「做好」,反而讓人不敢嘗試;當每次失誤都被放大檢討,反而讓人退卻。

真正的改變,是當我學會放下控制,選擇信任,願意讓弟兄姊妹一同試、一同學,即使失敗也不打擊,只一同在跌跌碰碰中同行。那時我才明白:

  • 門徒,是在同行中成長的;

  • 教會,是在彼此委身中茁壯的。

我母會的其中一個信念,於我已入骨入血:「委身你成功」
行出委身,從來不是推銷一個「更大、更美」的教會夢,而是邀請人,一起承載這個不完美、卻屬於我們的屬靈家。

✅ 實踐建議:建造同行的群體文化

  • 小組文化轉向:讓小組不只分享信息內容,更彼此分享生命故事與實際掙扎。

  • 門訓設計重點:每個門徒訓練,從「我信什麼」延伸到「我願意承擔什麼」。

  • 事奉機會設計:即使是新信徒,也能參與小型服侍,給予嘗試、成長與肯定的空間。

  • 講壇語氣調整信息中強調「一同承擔」、「彼此守望」,而不只是「你來得著」。

✝️ 結語:從參與到同行,是門徒生命成熟的標記

今天的教會,最需要的,不是更多「顧客式信徒」,而是更多「同行的門徒」

神呼召的,不是台下安坐的觀眾,而是願意一起踏上十字架道路的家人。

讓我們從自己開始,從小小的信任開始,從勇敢邀請別人同行開始,重建一間不只是「供應資源」,而是一起活出天國生命的教會。

🍁 加拿大華人教會的現場補白【5/12】

在加拿大,許多華人教會仍以「提供服務」為主要模式:崇拜、講道、主日學、聚會活動安排得井井有條,信徒可以像選擇超市貨品一樣「選擇參加」。但真正踏上服侍、委身、承擔的人,卻越來越少。

消費文化滲透信仰群體,讓人習慣「來取」而不是「來承擔」。若我們教會不主動轉化文化,只靠安排更多活動,只會讓弟兄姊妹更分散、更疲憊。真正的更新,是邀請信徒從「來參加」走向「一同承載」;從「選項」走向「家人的承諾」。

願我們成為引導這種轉化的一群人。

Antony傳道




📚 註腳資料

  1. Tod Bolsinger, *Canoeing the Mountains: Christian Leadership in Uncharted Territory*, IVP Books, 2015, p. 21.

  2. Robert E. Quinn, *Deep Change: Discovering the Leader Within*, Jossey-Bass, 1996, pp. 3–5.

  3. Brené Brown, *Daring Greatly: How the Courage to Be Vulnerable Transforms the Way We Live, Love, Parent, and Lead*, Gotham Books, 2012, pp. 185–187.

沒有留言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