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成為差遣教會:走出建制思維,成為流動的群體
一、教會更新的最終指向:不是留人,而是差遣
教會的使命,不是把人留在堂會裡,而是把人差入世界。這句話聽起來熟悉,卻往往在實際操作中被淡化——我們太習慣衡量「來了多少人」,卻甚少追問:「我們差了多少人出去?」
Rick Warren 曾說:「教會的目的不是聚集一群人,而是差派一群門徒。」【1】這句話對我們以「留人」為優先的牧養文化是一個深層挑戰。
Tod Bolsinger 更進一步指出:真正的教會轉化,不在於強化內部架構,而在於恢復教會的差遣身分——一個被神差往世界、為人帶來福音盼望的群體【2】。
二、從「穩固中心」到「流動邊界」:宣教神學重構的必要
我們過去習慣以「建制」定義教會:崇拜堂、堂址、機構、人事編制……但 Alan Hirsch 強調:「教會不是當信徒聚集時才成為教會,而是當教會進入世界時才是真正的教會。」【3】
《Church as Movement》的作者指出,教會本質上是流動的、被差遣的群體,是各地實踐道成肉身的信徒【4】。
Christopher Wright 更在其《上帝的使命》中提出:「不是神為教會設定使命,而是神為祂的使命而設立教會。」【5】
若我們認真看待這些觀點,就必須反問:我們的堂會,是一個「被差遣的群體」嗎?還是僅僅成為了一個「靜態的宗教中心」?
三、差遣文化如何轉化教會生命
我們必須誠實承認:
一個只顧內聚的教會,只有死路一條。
沒有被差遣的方向,教會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
沒有走出去的實踐,信仰就只會在同溫層內慢慢窒息。
教會不是避風港,而是差派站;不是宗教堡壘,而是福音流動網絡。
若我們不走出去,就會在裡面慢慢死去。
Tim Keller 在《Center Church》中提醒我們:真正持久的教會,不只是結構穩固,更是具備「流動性」與「差遣力」的【6】。他指出:教會必須同時是一個機構(institution)與一個運動(movement),才能有效實踐使命。
Will Mancini 也在《Church Unique》中說明:教會的轉化,不應只是事工重整,更是從「做什麼」回歸到「我們是誰」——身分才是策略之母【7】。
當教會活出差遣身分,就會出現以下三個關鍵轉變:
1. 從「會眾」轉為「差遣者」
教會更新的第一步,是讓每位信徒知道:「我是被差派的。」我們不是只是參加者,而是使者。Mancini 稱這為「身分翻轉」:由消費型信徒轉為參與型門徒【8】。
🔸應用建議:
設立「個人使命宣言」撰寫課程;
舉辦「差遣主日」,公開祝福並為弟兄姊妹在生活中所領受的使命禱告與差派。
2. 從「大堂」轉為「行動基地」
Keller 指出,傳統教會空間設計以「吸引人來」為導向,但現代城市中的人,需要信仰走進他們的生活場景【9】。
🔸應用建議:推動小組地點轉化——如咖啡店、學校、社區中心、家庭聚會點,將日常場所變成「宣教據點」;重新規劃堂會場地,開放給社區、培訓、差遣事工使用。
3. 從「週日高峰」轉為「每日差遣」
Rick Warren 在《直奔標竿》中提醒我們:教會的五大目的中,「差遣」不應被遺忘,它不只是功能,更是信徒最終的生命方向【10】。
🔸應用建議:設計「一週七天門徒節奏」操練內容,例如:
-
週一職場祝福禱文
-
週三鄰舍探訪分享
-
週五家庭靈修夜
-
主日聚會設立「一週差遣挑戰」提醒
讓教會的節奏,進入信徒每日生活。
🍁 加拿大華人教會現場補白【12/13】
在加拿大,不少華人教會對「差遣」的理解仍停留在「報佳音」或「短宣隊」;而對「差遣文化」的建立,則尚未深入展開。
常見問題包括:
-
信徒不清楚自己如何在日常中作主見證;
-
差遣只被視為「少數人」的呼召;
-
外展活動流於形式,與教會主體生活脫節;
但也有些教會正在嘗試轉化。他們:
-
設立「差遣導師」協助弟兄姊妹尋找生活召命;
-
在社區內成立關懷據點,舉辦家庭教育班或移民適應小組;
-
每月一次走進社區,在公園、餐廳、街角進行安靜祈禱與觀察服侍。
這些例子提醒我們:一間真正更新的教會,不再問「誰來這裡」,而是問「我們被差往哪裡?」
✝️ 結語:走出去,才活起來——主所建造的教會,是一群正在前行的人
「父怎樣差我來,我也照樣差你們去。」(約翰福音 20:21)
這不是一場短宣的結語,而是整本聖經使命敘事的開端。
更新的教會,不是聚集越多越好,而是差遣越遠越活。主所建造的,不是巨型機構,而是一群持續前行、被差出去的門徒群體。
願我們從「事工表上的活動」,走入「每個信徒心裡的召命」;
願我們從「建制」,走向「流動」;
願我們的教會,成為——被差遣的教會,並因差遣而真正活起來的教會。
Antony傳道
📚 註腳資料
【註1】Rick Warren, The Purpose Driven Church,《直奔標竿》,道聲出版社,p.418–419。
【註2】Tod Bolsinger, Canoeing the Mountains: Christian Leadership in Uncharted Territory, IVP Books, 2015, pp.30–31。
【註3】Alan Hirsch, 引自 Canoeing the Mountains, p.31。
【註4】J.R. Woodward & Dan White Jr., The Church as Movement, IVP, 2016, pp.12–13。
【註5】Christopher J. H. Wright, The Mission of God, IVP Academic, 2006, p.62。
【註6】Timothy Keller, Center Church, Zondervan, 2012, Chapter 19。
【註7】Will Mancini, Church Unique, Jossey-Bass, 2008, pp.33–34。
【註8】同上,pp.105–106。
【註9】Keller, Center Church, pp.310–312。
【註10】Rick Warren, 直奔標竿, p.419。
沒有留言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