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好次數:0
我成長於8、90年代的香港。
2004年我開始參加生命頌浸信會,在那裡決志、浸禮。
對於人生,不知道你們有甚麼感覺?
對於我,要感到「快樂」,原來絕不容易,「快樂」絕對是上帝恩典中的恩典。
從小三開始,我在單親家庭成長,家中一直瀰漫負面的埋怨氣氛。媽媽從小教導,要長兄為父,目標是要出人頭地,從小潛移默化。小小年紀要背負這樣的重擔不簡單,每事盡所能做到最好,其實是希望獲得別人認同。因為要比別人優勝,我從不向旁人分享自己的軟弱,一路摸著石頭走過,我盼望只靠自己一雙手。
還記得初中的一個晚上,我與弟弟留於家中,媽媽外出與朋友跳舞交際,碰巧我們樓下的單位失火,當時嘗試致電父、母親,遲遲也找不到,作為哥哥的我,唯有帶弟弟疏散到走廊,望著從樓下單位慢慢湧出,濃煙直達天際,心底著實感到既無奈又懼怕。這也是我自己對前半生的感覺。
已經忘了在何時,我將情緒埋藏得很好,喜怒不形於色。然而,由高中開始,無論對任何人和事其實都失去了信心及信任。表面處事頭頭是道,但內心的苦澀,其實只有自己知,經常與內心的負面聲音交戰。唯一能安慰我的,是在書本中尋找人生的答案。
大專的時候,認識了阿寶(現在的太太),當時她努力帶我返教會,認識耶穌。但因著成長中對周遭的人的不信任,我仍舊盼在書中尋找答案,反而希望引導她離開信仰。期間經歷了一、兩年的掙扎,(之後才知道,她與另一姊妹,不間斷地,為我的生命禱告)因阿寶的堅持,我對信仰有更深入的認識。那時,理性被神征服,但仍未能感受到祂,一切仍以自己想法為中心。有一次,我禱告神說:「若祢是真神,是我的阿爸父,求祢使我有能力改變內在的情緒低谷,讓我生命有力!如果可以,我願將無望的一生交上……願一生跟隨祢!」
2004年2月15日,敬拜時被詩歌感動,最終決志,並委身投入小組、幫親子區托兒。奇妙地,神就透過服侍小孩子,讓我領受那遺忘已久的父愛,終於能開口稱呼一聲「阿爸父」
2005年12月25日浸禮,不停止的裝備,委身不同事奉,負面情緒本以為已離開我,忽然又悄悄歸來,影響著我的信仰、我的事奉、我的工作。加上初出茅廬的工作掙扎,我只好在苦苦掙扎中,操練自己更抓緊神。
及後神讓我經歷教會動盪(2006-2009年間)、作組長、執事的時間,讓我認識真實的教會更多,看到人性的軟弱、污穢(其實每人也限制於自身的歷史與立場),亦看到神恩待教會,賜下願意與我們同行、分享軟弱的牧者。祂使用苦難與傷痕,藉教會的傷口,讓我更深了解自己和其他人的限制。又藉著服事,讓我對「教會」(人)的愛、信任和了解,與日俱增。
從成長小組,到被牧者的牧養,發現自己成長的很多後遺,包括完美主義、不原諒……等等,導致也不能原諒母親。但人越是軟弱,越想改變,越無能為力,神就透過與牧者傳道分享、作輔導員的弟兄的疏導,對聖經的理解進深認識,在內心慢慢鬆土。
祂亦使用與我性格相反的太太,透過磨合,讓我看到自己對己對人生命的嚴厲,慢慢學習享受神的恩典與享受祂所賜的活潑生命。
慢慢,我認識神、自己、教會更多、更深了。再回望,仿佛神已回應禱告,讓我透過難耐的掙扎而成長,認識生命更多,更敢於擁抱自己的情緒、歷史,愛被神所愛的自己了。神藉我的背景,培育了我對發現自己,以及發掘別人恩賜方面,栽種了一夥好奇、興趣,立志以引導別人發現自己在主裡的召命為一生目標。
在一次崇拜中按感動回應了祂的呼召,盼實踐當初向祂所作出的承諾,全時間事奉,可惜那時對自己信心不足,愛心耐性也不夠,還有….還未結婚…積蓄不足…很多東西未能放下…等等,主要還是與太太未達到共識,自己內心也確實未預備好,便計劃以工餘時間繼續裝備自己,以求得著衪更多。其間繼續求問,祂反覆以內心及對信仰的感動引領。
自2009年開始,每天心裡仍記掛全時間讀神學的夢,雖不知往何方向,渴慕神的心並無減退,繼續享受不同位置的服事,不同的挑戰,繼續每年到開放日了解不同的神學院,與太太協調想法,與牧者分享感動。
經歷反反覆覆,環境削弱了我希望自己籌算前路的雄心壯志。我投降,把決定交予祂手,最終,2014年反而得到太太同意,終於是時候上路了!
在神學院的四年時光,釋經、神學的學習,滿足了我對認識神的興趣;然而,更大的得著卻是在屬靈操練、默觀基督、靈修傳統的學習成長,對自己、別人與神認識得更深、更廣、更真。與此同時,隨著我的女兒、兒子,先後於2013、2016年出生,神讓我更深感受父子的關係,修補了從前對父親/父神的陌生,重新擁抱這位慈愛天父,因著這份經歷,讓我更深感家庭的成長,對一個人與天父、信仰有很大的影響,更感動我於未來的事奉路上,對婚姻、家庭事奉有更大的負擔。後來確定了事奉工場,就是進到神學二年級時開始實習的教會(基督教九龍五旬節會)。當初從沒想過浸信會出身的自己會進入一間五旬宗的教會,現在回想,確實是神領我進到不同傳統背景的教會,學習祂國度的廣濶,擴濶我的承載力。
後來,因著兩年的實習經驗,發現這教會的青成牧區傳道崗位,頗與我個人的恩賜特質配合,禱告尋問神後,決定留下,並獲教會聘請。經過了一年多的適應與摸索,因著教會牧師的支持,給予我機會在崇拜部籌劃退修、默觀的課程、禱告操練活動,帶領牧區的信徒領袖接受門徒、成長小組的培訓,培育了一批領袖,承擔教會牧區領導之責。在這階段,我也逐漸清楚自己的負擔與恩賜在家長事工方面的方向,策劃不少家長事工與支援小組,協助婚前輔導及婚後牧養的工作。直至現在,青成牧區的家長小組大致成型,不同組長的生命被栽培,整合自己、家庭與信仰,與神,與別人同行;同時有一批弟兄姊妹,透過不同的祈禱教導、操練,在靈程方面得以成長進深,熱心承擔服事崗位。相信這是神在過程中讓我的性格、恩賜特質與教會同工們彼此配搭的成果。
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林後十二:9)
沒有留言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