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nige Punkte gilt es zu beachten Brazilian Studio

2022年6月7日星期二

個人牧養與自我情緒的處理

《為甚麼我不敢告訴你我是誰》一書探討了人際關係中的脆弱、情緒和真實性,這些觀點為個人牧養與自我情緒的處理提供了寶貴的洞察。在牧養他人時,我們需要具備同理心和理解力,但更重要的是先學會正視自己的情緒,進而尋求內在的平衡與屬靈成長。



自我情緒壓抑的迷思


許多人面對自身情緒時選擇壓抑或忽視,認為這樣能保持理性和穩定。短期內,這或許有效避免衝突或混亂,但未被處理的情緒最終可能累積成壓力,甚至以不可控的方式爆發。例如:


一位牧者在教會內部衝突中選擇壓抑自己的感受,希望藉此維持表面的和平。然而,長期壓力讓他在一次小事上情緒失控,不僅傷害了同工關係,也影響了牧養的果效。這樣的情況提醒我們,未處理的情緒可能對內在生命與牧養事工產生深遠影響。


溝通的層次


心理學將溝通分為五個層次,每一層都逐步深入個人內心的世界:

1. 寒暄:表面的問候與簡單對話,例如「今天天氣很好」。

2. 事件:討論事實,例如「今天有一場嚴重車禍」。

3. 看法:分享對事件的觀點與分析,例如「我覺得這次活動安排得不錯,但可以改善某些細節」。

4. 情緒:揭示內心感受,例如「這次事工的改變讓我感到不安,因為擔心大家是否能適應」。

5. 價值觀:探討信念與生命意義,例如「事工的改變應該反映神對我們教會的呼召與方向」。


多數人習慣停留在“事件”或“看法”的層次,避免進入“情緒”或“價值觀”的層面,因為這可能暴露脆弱或帶來不安。然而,情緒是內在世界的窗口,只有正視它,我們才能深入探索自己的價值觀與生命方向。


對牧養的啟示


若我們忽視或壓抑情緒,這樣的模式可能延伸至牧養中。例如,當信徒分享內心傷痛時,我們可能本能地給予理性建議,如「多禱告吧」,而忽略了對方真正需要的是感同身受的陪伴與支持。


健康的牧養應該為情緒的流露創造空間,因為被正視的情緒能釋放壓力,為更深層次的生命對話鋪路。牧者需要提供安全的環境,讓對方能自在地表達感受,從而開啟深度的信仰旅程。


如何突破:自我情緒的處理策略

1. 接納情緒的存在

神賜給我們情緒作為保護與表達的工具。當感到生氣或沮喪時,這可能是在提醒我們某些需求未被滿足或界限被侵犯。

2. 學習健康的情緒表達

使用「我覺得」的句式來描述情緒,而非指責他人。例如,「我覺得被忽視」比「你總是不在乎我」更能促進正向溝通。

3. 深入的內省

定期反思情緒來源,辨識未解的創傷或需求。例如,透過日記記錄每天的感受,幫助理清情緒是否來自當下還是過去的影響。

4. 與神同行

詩篇為我們提供了向神傾訴情緒的範例,例如大衛的禱告(詩篇13篇)。藉由禱告將情緒交託給神,尋求智慧與平安。

5. 以生命影響生命

分享自身處理情緒的經歷,能鼓勵他人面對自己的感受。例如,一位牧者坦承自己曾經如何突破情緒困境,可能成為會眾的榜樣。

6. 建立支持性社群

在教會內設立小組,為信徒提供情緒支持的平台。例如,情緒支持小組可以教導健康的情緒管理方法,並提供互助的環境。


結語


牧養的挑戰並非否認情緒的存在,而是學會與情緒同行,讓它成為屬靈成長的契機。在神的愛中,我們可以找到真實的自由與更新,並幫助他人同樣找到屬靈的平安與喜樂。


透過情緒的了解與管理,我們不僅能更好地愛自己,也能以更大的耐心與智慧去愛他人,成為生命影響生命的見證者。每日定下靈修與自省的時間,讓聖靈引導我們走向健康內在生命的道路。


李傳道



沒有留言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