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nige Punkte gilt es zu beachten Brazilian Studio

2025年4月29日星期二

《在神掌管與人自由之間:預定論與神論的信仰張力》

【引言】 

當一位信徒在小組裡提出:「如果神掌管一切,那人還需要選擇嗎?」這個看似簡單的提問,其實牽涉到基督教信仰最深的神學議題之一——預定論(predestination)與神的主權(sovereignty),以及人在救恩之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我與一位信徒的牧養對話中,她誠懇地問我:「你話神掌管得救結果,咁我哋傳福音有咩意思?唔通佢揀定咗,無得變?」她的語氣並非挑戰,而是深思與掙扎。這讓我再次意識到:預定論並非抽象神學命題,而是直指人如何理解神、自己與福音使命的核心信念。

這篇文章希望從歷史與聖經出發,參考五本重要著作,包括 J.I. Packer 的《Evangelism and the Sovereignty of God》¹、R.C. Sproul 的《Chosen by God》²、John Piper 的《Providence》³、Lightner 的《Handbook of Evangelical Theology》⁴,以及《Knowing God》⁵,嘗試釐清神掌管與人自由之間的信仰張力,並指出:這不僅是一個理性問題,更是一場敬畏的邀請。



【一、從聖經看神的主權與人的責任】

聖經對於神的主權教導極為清楚。以弗所書1:11說:「我們也在他裡面得了基業;這原是那位隨己意行作萬事的,照著自己旨意所預定的。」(《和合本》以弗所書1:11)

羅馬書9:15更直接指出:「我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恩待誰就恩待誰。」(《和合本》羅馬書9:15)這些經文都顯示,神在救恩的主動性與主權不容忽視。

然而,同一本聖經亦強調人的責任。例如:「因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和合本》羅馬書10:13)啟示錄也記載主耶穌對老底嘉教會說:「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和合本》啟示錄3:20)這節經文原是對冷淡信徒的呼召,而非針對未信者,卻仍反映出神願意人主動回應的溫柔態度。

J.I. Packer 在《Evangelism and the Sovereignty of God》中用「antimony」來形容這兩者的關係——即兩個看似矛盾、但同樣真實的教義並存於聖經中。他指出:「神的主權與人的責任在神的心意裡不矛盾,我們不需要將它們調和,而是需要一同相信。」¹

【二、預定論的歷史與多元解釋】

從教會歷史來看,對預定論的理解主要分為三大系統:加爾文主義(Reformed)、亞米念主義(Arminianism)與衛斯理神學(Wesleyan)。

R.C. Sproul 在《Chosen by God》中指出,加爾文主義的預定論強調:「神在創世之前已按著祂的旨意揀選那些得救的人,這揀選不因人的行為、信心或回應。」²

與此相對,亞米念強調人有能力自由地選擇是否回應神的恩典。Lightner 在其《Handbook of Evangelical Theology》中指出,亞米念主義的核心信念是「預定基於神的預知(foreknowledge)」,即神揀選那些祂預先知道會信的人。

John Wesley 的觀點較為中庸,他認為人得救是出於神先動工的恩典(prevenient grace),這恩典賦予人選擇的能力,但不強迫其決定。

【三、神掌管 ≠ 控制:從 Piper 的神護理解說】

John Piper 在《Providence》中提出「purposeful sovereignty」這個概念,指出神的掌管不是機械性控制,而是以祂慈愛與智慧,有目的地引導歷史走向祂所定的結局。

他特別指出,若我們將神的掌管簡化為「操控」,便錯誤地把神等同於獨裁者。但真正的神護理,是神能使用人的自由選擇——即使那選擇帶有罪性——來完成祂永恆的旨意。

Piper 在談及約瑟被賣一事時說:「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存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和合本》創世記50:20)人的惡意與神的旨意可以在同一事件中共存,而神對事件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拯救與成全。³

【四、神學張力中的敬畏與信靠】

信徒面對這個張力時,常會出現兩個極端:一是認為「既然神預定一切,我就什麼也不需要做」;另一則是「若神不強迫人,那祂怎能確保計劃實現?」

這兩者其實都落入人本主義的陷阱——以人的邏輯去主宰神的運作方式。

J.I. Packer 在《Knowing God》中指出:「神的智慧不是要我們明白一切,而是要我們敬畏祂,即使不明白。」

這點亦可從神對約伯的回答中看出:「那時,耶和華從旋風中回答約伯說:誰用無知的言語,使我的旨意暗昧不明呢?你要如勇士束腰;我問你,你可以指示我。」(《和合本》約伯記38:1-3)神並未詳細解釋苦難背後的安排,卻展示了祂創造與掌管的偉大,讓人謙卑敬拜。

【五、回到牧養現場的應用】

回到與信徒對話的現場,當她問我:「神掌管,是否等於操控?」我以簡單回應:「唔係。神容許人真實選擇,但最終故事走向仍係祂引導。」

然後我補充:「正因為神掌管,我哋可以放心撒種——因為開花結果唔喺靠我哋。又正因為人要回應,我哋要忠心傳福音、關心靈魂。」

這樣的牧養,不在於為對方解釋清楚每個神學難題,而是幫助她安息於一位值得信靠的神之中。同一時間,我也欣賞,並鼓勵她發展如此對信仰疑難問到底的習慣,因為神學思考就是如此產生出來的。

【結語:信仰的奧秘是邀請,不是阻礙】

預定論與神的掌管,不應成為我們信仰路上的障礙,反而是邀請我們進入更深的信靠與敬畏。正如 Sproul 所言:「我們討論預定論,不是因為加爾文講過,而是因為聖經提過。」²

我們所信的神,不只是掌管萬有的君王,亦是願萬人得救、呼喚我們回應祂的天父。

當我們在神掌管與人自由之間踽踽獨行,不是因為真理矛盾,而是因為真理比我們更深。我們不是要解釋完真理,而是讓真理塑造我們:更謙卑、更敬畏、更信靠。

——願這張力,成為你信仰中的敬拜。

Antony傳道


註腳資料:

  1. J.I. Packer, Evangelism and the Sovereignty of God, InterVarsity Press, 1961, chapter 2, pp. 22–24.

  2. R.C. Sproul, Chosen by God, 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1986, chapter 6, p. 150; see also chapter 1.

  3. John Piper, Providence, Crossway, 2021, p. 427.

  4. Robert Lightner, Handbook of Evangelical Theology, Kregel Publications, 1995, p. 60.

  5. J.I. Packer, Knowing God, InterVarsity Press, 1973, chapter 10, approx. pp. 101–110.

沒有留言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