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的人有福了──願上主成為我力量的源頭
詩歌默想:主我獻上生命給你
https://youtu.be/F21ahAdONW0?si=o-_JCsgO4Cqt_TRt
一、溫柔,並非性格上的柔弱
在今天的社會裡,「溫柔」常被誤會為懦弱、沒原則、或感情用事。但耶穌在八福中的第三福卻說:「溫柔的人有福了!」祂不是叫人退縮,而是指出一種真正的剛強。
原文的「溫柔」(希臘文:πραεῖς)並不是性格上的柔弱,而是形容一種力量經過節制、意志願意受引導的心態。這字的單數形式 praus,古時常用來形容一匹被馴服的戰馬——牠的力量仍在,但不再躁動,而是聽從主人的指令。
聖經學者解釋這詞為:「不把自己看得太重,不急於證明自己」,是一種謙卑與自我節制的心。所以,溫柔不是無能,而是深信上主掌權,不需要靠自己去爭到底。
二、真正的溫柔,是從身份而來的穩定
耶穌自己就是最真實的「溫柔」模樣。祂說:「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太11:29)祂能翻倒聖殿中不義的桌子,也能在審判者面前選擇沉默無聲;祂曾嚴厲責備宗教領袖,也能俯身為門徒洗腳,將愛活出在最卑微的地方。
這不是矛盾,而是一個真正知道自己是誰的人,不依賴外在聲音來證明自己。
當我們越明白「我是屬神的」,就越不需要急著解釋與證明。
溫柔,是從「被神完全接納」的身份出發。那是一種內在的自由:我不需要控制全場、不需要靠行為換取肯定,因為我知道我是誰,也知道誰掌權。
三、溫柔之路,是對掌控的一種悔改
我記得在2010年,我很渴望去讀神學,心想自己預備好了,時間也到了。但我太太因深知我性格的固執,因此她那時完全不贊成我去。我和她多次討論甚至爭執。那時我以為自己是在「信靠神」、領受挑戰跟隨主,其實心裡充滿了自己對未來的發展計劃、安排和預測。
我向神禱告,希望祂開路。但祂沒有照我設計的計劃回應我。相反,祂讓我經歷婚姻中的磨合與等候,一直到2014年,學習徹底將想像的前路放下,祂才讓我真正踏上神學之路。
回望那幾年,我終於明白:召命不是靠我計算出來的計劃,而是願意放手,等候神按祂的節奏動工。這不是懶散,而是一種信靠的勇氣——相信神比我更知道我該行的路,也比我更愛我所愛的人。
這就是溫柔:有力量,卻選擇節制;有熱情,卻願意等候;不是放棄,而是學習深信神的手比我更穩妥。
四、承受地土:不是爭取,而是等待神的產業
耶穌說:「他們必承受地土。」這句話是引用詩篇37:11:「但謙卑人必承受地土,以豐盛的平安為樂。」這裡的「地土」,不只是物質的土地,而是指神所賜下的產業、未來、安息與身分。這種承受,是在信靠中靜候上主,而不是憑自己去爭取。
在這個競爭強烈的社會,很多人將「成功」等同於「搶得先機、力爭上游」。但耶穌卻指出另一條路:溫柔者才是最終真正承受者。不是我們不努力、不負責任,而是我們不再靠自己「搶」。真正的產業,不是我手所握緊的,而是上主在祂的時候裡,為我預備的。
五、默想與回應
- 當你面對誤解、延誤、混亂時,你會傾向掌控,還是選擇安靜等候?
- 有沒有一些祈禱,其實是你在替上主預備答案與路線?
- 今天,上主是否也邀請你,交出手中的某件事,讓祂來引導?
結語禱文|交出掌控的手
主啊,
在我想爭辯、想掌握、想預測的時候,
你邀請我學習安靜、等待、信靠。
你不是要我沒有意見,
而是讓我相信,你的路高過我的路,
你掌舵的手,遠比我緊握的更穩妥。
教我放下——
放下對結果的掌控,
放下非要被理解的渴望,
放下靠行為換來認可的心。
讓我經歷溫柔裡的剛強:
不是因為我能駕馭環境,
而是我知道,你掌權不失控。
主啊,我願學你的樣式,
因你心裡柔和謙卑,
是我真正的安息。
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Antony傳道
沒有留言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