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nige Punkte gilt es zu beachten Brazilian Studio

2025年7月9日星期三

《在馬太筆下遇見耶穌》第二十一章|從棕枝主日到受苦節──你所歡呼的王,是你願跟隨的主嗎?

從棕枝主日到受苦節──你所歡呼的王,是你願跟隨的主嗎?

馬太福音 21:1–11



一、耶穌進城:群眾歡呼,卻未真認主

馬太記載耶穌騎著驢駒進耶路撒冷,正是應驗撒迦利亞的預言(亞9:9)。這是祂首次公開以「君王」的身份進城。群眾鋪上衣服、揮舞樹枝,高聲呼喊:「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21:9)

場面熱烈,卻也極其諷刺──幾日後,他們中不少人卻轉而高喊「釘祂十字架」。從「和散那」到「釘祂十架」,中間只隔數日,卻道盡人心的善變與盲目。

這提醒我們: 我們所迎接的,是怎樣的王? 是按我們意思回應需要的救主?還是邀我們走十架之路、改變生命的主?

二、棕枝主日的張力:信仰熱情與生命認信的距離

耶穌進城時所騎的,不是戰馬,而是驢駒──這不是偶然,而是宣告:祂是和平之君,不是武力解放者。

群眾目睹祂行神蹟,以為祂將要即位稱王、推翻政權,卻未看見祂的國度不屬這世界(約18:36)。

這種張力,在今日教會中依然真實:

  • 我們渴望得醫治,卻抗拒被修剪;

  • 我們高唱敬拜詩歌,卻逃避悔改與順服;

  • 我們期盼主解困,卻不願祂改變我們的主權。

耶穌並未迎合群眾的期待,祂的方向,是朝十架而去。

三、從棕枝主日走向受苦節:你願否下山同行?

教會年曆中的棕枝主日,並非歡慶的終點,而是苦路的起點。

當我們高舉詩歌、揮舞棕葉,是否也看到祂在受苦時的沉默與傷痕?

當我們熱切歡呼「和散那」,是否也預備好在客西馬尼園中與祂一同儆醒?

棕枝主日──象徵我們迎接主進入生命; 

受苦節──提醒我們主為我們擔當的痛與羞辱; 

復活節──宣告祂帶來的更新與新生命。

這不是幾篇不同講章,而是一條漸進式的靈命塑造之路──從迎主到捨己,從感動到實踐。

四、牧者反思|信徒的期待與真正的王

牧會旅途中,我曾幾次講道下台後被人稱讚「講得感動」,甚至某次帶領詩歌,很多人說我唱歌動聽,鼓勵我領敬拜。這些反應實在令人飄飄然,但每次主也提醒我:

  1. 若非聖靈動工,單憑技巧與演繹,也是枉然;

  2. 若信徒專注於講員的表現,今天稱讚你,明天當你表現未如人意時,也會輕易失望;

  3. 崇拜的焦點若不是主自己,即使講道再精彩,也未能真正轉化生命。

這樣的經歷,也讓我想到耶穌進耶路撒冷時群眾的期待──他們渴望的是「能成就自己願望的王」。 但耶穌來,不是為成全人心願,而是要改變人心、引導我們進入十架的國度觀。

再好的講道,最終的目的不是令聽者投入舒服,而是讓人遇見耶穌,悔改歸回。

五、屬靈反思|你心中真正的王,是誰?

請安靜下來,默想這個問題: 「我所歡呼的耶穌,是否也是我在日常中願意跟隨的主?」

我們有時只渴望祂解決困難,卻抗拒祂改變我們的價值觀; 我們希望祂幫助我們得勝,卻抗拒祂引導我們走十架路。

但耶穌的榮耀,不在登上寶座,而是在十架上被舉起; 祂的國度,不在打敗仇敵,而在赦免仇敵、勝過死亡。

祂從不單單要掌聲,而是要門徒。

Antony傳道

沒有留言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