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nige Punkte gilt es zu beachten Brazilian Studio

2025年8月11日星期一

《活出神心意的家》第二課 - 舊約如何把信仰代代相傳

舊約如何把信仰代代相傳

一、引言:信仰能否傳下去?

每一位信主的父母,心裡大概都有一個隱憂:我的孩子將來還會不會繼續跟隨主?

我們會送他們去主日學、報名青少年營會,甚至努力推動他們參與教會活動。但聖經卻顯示,信仰的傳承並不單靠週日的聚會,而是植根於家庭日常的節奏裡。舊約的畫面十分清楚:信仰需要被「刻印」,需要透過「故事」傳遞,並且要在生活空間中留下痕跡,好讓下一代認識神。

二、申命記的呼聲:信仰要深深扎根

1. 以全心愛神(申 6:4–5)

這段被稱為 Shema 的經文,是猶太人每日早晚誦讀的信仰宣言。焦點並非一套宗教制度,而是呼喚人「盡心、盡性、盡力」去愛神。換句話說,信仰的根本是愛的關係。如果下一代只看見父母在守規條,卻看不見那份對神真誠的愛,他們自然會覺得信仰蒼白無力。

2. Shanan:一刀一刀的刻印(申 6:7)

「殷勤教訓」這個詞(שָׁנַן, shanan)帶有「磨利、雕刻」的意思,好像匠人用刀一刀一刀刻下去。信仰教育從來不是一堂課能完成的,而是日復一日的生活對話——飯桌上的禱告、睡前的祝福、路途上的交流——慢慢把神的話刻進孩子的心中。

3. Mezuzah:家的信仰記號(申 6:9)

猶太人會把 Shema 寫在羊皮紙上,放進小盒子裡釘在家門框上,稱為 mezuzah。每次出入都會觸碰,提醒自己:這個家是屬於神的。這是一種視覺化的屬靈習慣,把抽象的信仰帶進日常的空間裡。

三、詩篇 78:把信仰化為故事

詩篇 78:4 說:「我們不將這些事向子孫隱瞞,要將耶和華的美德……述說給後代聽。」

信仰的傳承靠的是「故事」:

  • 神如何施行拯救;

  • 祂如何管教子民;

  • 人如何軟弱跌倒,卻再次經歷祂的憐憫。

孩子不需要聽父母塑造出來的「完美見證」,他們需要真實的故事。因為真實的故事,能幫助他們明白:即使我們失敗,神仍然信實。

四、猶太人的教育智慧

在猶太家庭裡,信仰教育往往有三個特徵:

  1. 生活化 —— 神的話滲透在餐桌、路途、起床與睡前。

  2. 故事化 —— 從出埃及到逾越節晚餐,都是用故事提醒「我們是誰」。

  3. 群體化 —— 信仰不是個人選擇,而是家族與群體的身份印記。

這些做法,比起單純的知識灌輸,更能把信仰內化成生命的一部分。

五、我們今天可以怎樣開始?

  1. 在小習慣裡留下刻痕

    • 餐前彼此分享一件感恩的事。

    • 臨睡前一句簡單的祝福或禱告。

  2. 用故事觸動下一代

    • 分享自己如何經歷神的帶領。

    • 包括掙扎、跌倒與重新被扶起。

  3. 讓家有屬靈的記號

    • 在牆上掛一節經文,提醒自己「我們屬於神」。

    • 預備一個小角落作為禱告的地方,讓神的同在成為家的核心。

六、反思問題

  1. 你從長輩聽過的哪一個「信仰故事」,至今仍影響著你?

  2. 如果你要為家選一節經文作為 mezuzah,你會選哪一節?為什麼?

  3. 這一週,你可以從哪一個小習慣開始,把信仰帶進家庭的日常?

七、結語與禱告

信仰的傳承,不是靠一次性的課程,而是靠生命的刻印、故事的分享與家的氛圍。神沒有要我們成為完美的父母,而是要我們成為忠心的見證人,把屬於祂的記號留在下一代心中。

禱告

「主啊,求祢幫助我們,把祢的話深刻在心裡,也放進孩子的生命裡。讓我們的家,不只是遮風避雨的地方,更是屬祢的祭壇,使後代能因我們的故事,看見祢的恩典。奉耶穌的名,阿們。」


參考書目:

  • Andreas J. Köstenberger & David W. Jones, God, Marriage, and Family (Crossway, 2010).

  • Justin Whitmel Earley, Habits of the Household (Zondervan, 2021).

  • David L. Balch & Carolyn Osiek (eds.), Families in the New Testament World (Westminster John Knox, 1997).

  • Nicholas Wolterstorff, Educating for Life: Reflections on Christian Teaching and Learning (Baker, 2002).

沒有留言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