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召裡安然站立 經文:哥林多前書 7:1–40
《在張力中被塑造》牧靈反思系列
引言:在婚姻與獨身的兩極之間
哥林多人曾問保羅:「男不近女倒好。」(7:1)這句話背後,其實不只是道德困惑,而是一種文化與屬靈的拉扯。
一方面,希臘哲學推崇禁慾,把身體和性看作低下、不潔;另一方面,哥林多卻因放縱而聞名,甚至把性交易和宗教敬拜連在一起。信徒就在這張力中,迷惘地尋找方向。
弟兄姊妹,今天我們也不是一樣嗎?
我們有時候把婚姻看得過重,彷彿「成家」才是完整的人生;有時候又把婚姻看得太輕,把它當作隨時可解約的契約。單身的人因此覺得自己缺少了什麼,已婚的人卻常常也感到不滿足。
保羅卻提醒我們:無論處於什麼狀態,重點不是改變環境,而是在呼召裡安然站立。
一、婚姻:盟約裡的彼此尊榮(7:1–7)
「丈夫當用合宜之分待妻子,妻子待丈夫也要如此。」(7:3)這句話裡的「合宜之分」(ὀφειλή, opheilē),其實就是「應盡的責任」。保羅在這裡挑戰當時的父權文化──婚姻不是單方面的要求,而是彼此的委身。
或許今天,你在婚姻裡正感到疲憊,甚至覺得自己在付出卻沒得到回應。但經文提醒我們:婚姻不是忍耐的戰場,而是愛的盟約,是兩個人互相尊榮、彼此照顧的生命同行。
二、獨身:自由裡的專注事奉(7:8–9, 25–35)
保羅也尊重獨身,甚至說:「像我這樣安常就好。」(7:8)在他看來,獨身不是缺陷,而是一種自由──少了婚姻的掛慮,卻多了專心事奉的空間。
今天的教會,卻常常無意間邊緣化單身的弟兄姊妹,好像沒有成家就不算「完整」。但保羅的眼光不一樣:婚姻是呼召,獨身也是呼召。真正的問題不是「我結婚了嗎?」而是「我在呼召裡忠心嗎?」
也許你正在婚姻裡;也許你仍在單身;但神看重的,是你是否在這份身份中,把生命獻上給祂。
三、離婚:信仰張力下的牧養智慧(7:10–16)
對於婚姻裡的掙扎,保羅也沒有迴避。他提醒信徒要珍惜婚姻的盟約,但若是不信的一方執意要離去,就「由他去吧。」(7:15)
這不是鼓勵離婚,而是牧養的智慧:婚姻不該成為律法的枷鎖。對於那些經歷破碎的人,保羅並不是要定罪,而是告訴我們──即使在裂縫中,神仍然同在。
也許今天你正背負著一段關係的傷痕。請記得,神的恩典不是因你「是否成功/達標」才臨到,而是在你最軟弱時,祂依然呼喚你回到祂的懷抱。
四、核心原則:留在神所召之處(7:17–24)
這是全章的中心。保羅三次重複說:「只要照主所分給各人的,和神所召各人的而行。」(7:17, 20, 24)
換句話說,你的身份──單身或已婚、自由人或奴僕──都不是最終的定義。最重要的是:你在基督裡已經蒙召。而這份呼召,能夠賦予你在當下處境中的意義。
呼召不是要你消極忍受,而是要你積極尋找,如何在「今天的我」這個身份裡,榮耀祂。
五、在現況中榮耀基督
婚姻不是救恩,單身也不是缺陷。保羅要我們明白,神呼召的重點,不是改變環境,而是忠於呼召。
也許,你的生命此刻仍然有未解的張力。但請記得:基督看重的不是你的身份狀態,而是你在祂裡面忠心的回應。
反思問題:
-
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婚姻或單身身份?是壓力,還是呼召?
-
你是否曾用世俗的眼光(結婚、生子、成就)衡量自己或他人的價值?
-
在你目前的處境中,你能做出哪一個具體的改變來榮耀基督?
默想禱文:
主啊,祢呼召我,
不是因為我的婚姻或單身身份,
而是因為我在祢裡面。
求祢幫助我,
在婚姻中學習彼此尊榮,
在單身中活出專注與自由。
當我經歷破碎,讓我在祢裡面得著醫治。
無論處境如何,
願我都在祢的呼召裡安然站立,
忠心榮耀祢的名。
阿們。
Antony傳道
註腳:
-
Craig S. Keener, The IVP Bible Background Commentary: New Testament (Downers Grove: IVP Academic, 1993), 467–468.
-
Joseph A. Fitzmyer, First Corinthians: A New Translation with Introduction and Commentary (Anchor Yale Bible 32;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8), 269–272.
-
Kenneth E. Bailey, Paul Through Mediterranean Eyes: Cultural Studies in 1 Corinthians (Downers Grove: IVP Academic, 2011), 201–206.
沒有留言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