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為善的危機──當信仰變成表演時的警告與呼召
馬太福音 23:1–36
詩歌默想:《煉淨我》
👉 點此收聽
一、耶穌對宗教領袖的警告:虛假敬虔的七禍
馬太福音第23章,是耶穌在地上事奉期間,對宗教體制發出最嚴厲的公開責備。
祂三次宣告:「你們有禍了!」(v.13, 15, 23),那並非出於忿怒,而是出於對神國被扭曲、對信徒被壓迫的深切哀痛。
法利賽人與文士──坐在摩西的位上,熟讀律法、講解誡命,卻不肯實踐自己所說的(v.3);他們設立過於沉重的道德擔子,自己卻連一根指頭也不動(v.4);他們所作的,不為愛神愛人,只為在人前得榮耀、在席上居首位(v.5–7)。這樣的生命,看似敬虔,實則虛假;看似熱心,卻是空洞。他們的問題不是知識不足,而是動機偏差──信仰只剩形式,心早已遠離神。
二、從屬靈標籤到真實生命:信仰權威的真正來源
耶穌接著提醒門徒:「你們不要受拉比的稱呼……你們都是弟兄」(v.8–10)。
這不是否定職分,而是拆解一個屬靈迷思:
真正的權威,不是來自稱號、地位或資歷,而是來自一個生命是否活出真理。但今日教會生活中,這迷思依然存在:
-
「他是神學院老師,講的一定對。」
-
「她是宣教士,所以不可質疑。」
-
「他是資深牧者,應該全然信任。」
耶穌卻說:「你們中間誰為大,誰就要作你們的僕人」(v.11)。神所認可的領袖,不是那些擁有最尊貴稱號的人,而是那些願意服事、謙卑自己、真實踐行所信的人。
三、牧者反思|不要讓頭銜取代分辨
我曾多次提醒門徒及信徒:不要單憑一個人的頭銜,就無條件接受他所傳講的信息。
作為基督徒,我們要學習在聖靈所賜的智慧裡分辨──不是帶著批判的懷疑,而是帶著敬虔的尋根究底。要問:這信息是否忠於聖經?這生命是否與所講的相稱?
記得我曾在台灣某神學院的課堂上,聽一位講師說:「某牧師對我說他讀過聖經二十遍;我回他:我只讀過一遍,但我能背羅馬書一至八章。」然後,他當場唸了五分鐘的羅馬書一至八章。當下,我心中湧起極大不安。不是因為他能背經,而是他話語中瀰漫著一種優越與貶低,彷彿屬靈深度可以靠比較來證明。
這讓我反思──當能力變成表演的資本,當教導者以炫耀來掩飾內心的苦毒,整個信仰便偏離了福音的核心。當然,我們不能僅憑一句話就妄下定論,也不應任意上綱上線,對人品格作不必要的攻擊。但我們要誠實地承認:信仰若沒有分辨力,就極易將人偶像化,把人當神。
四、我們會否也活在「宗教表演」中?
我們或許不是法利賽人,也未必在宗教高位,但耶穌的話,今日仍深深地刺透人心:
-
我們是否曾刻意在群體中表現出屬靈形象,只為贏得對方認同?
-
是否關注自己在事奉中的「表現」,遠勝於神是否悅納我們的心?
當信仰變成一場「屬靈表演」,我們就落入虛假的陷阱。耶穌哀嘆說:「耶路撒冷啊……我多次願意聚集你們,如同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願意!」(v.37)這不是責罵,而是哀傷,是一位主的呼喚:願你回到我這裡,不要再假裝。
五、信仰真正的證據,是結出生命的果子
耶穌在其他比喻中曾說:「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太7:20)。真正的信仰,不在說什麼,而在活出什麼。口說愛人,卻無行動;口講赦免,卻懷恨在心──這樣的信仰沒有根,只是宗教化的表層行為。
真正屬神的生命,不需自證,它自然結出果子──愛、忍耐、憐憫、誠實、柔和、謙卑……這些果子,會為我們的信仰作見證。
六、默想與回應|你活出的,是哪一種信仰?
請你安靜片刻,向主誠實地禱告:
-
主啊,我的信仰,是否也涉及表演?
-
我的服事,是為你的悅納,還是為人的掌聲?
-
我的生命,是否正在結出你喜悅的果子?
Antony 傳道
沒有留言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