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以為,實踐召命需要的是資源、自由與環境的支持。但但以理的故事卻提醒我們:真正的召命,是在限制與風險中依然忠心,在不變中活出對神的委身。
他不是在風平浪靜的日子中展現忠誠,而是在被針對、被孤立、甚至面對獅子坑威脅時,仍持守信仰。他的生命不只是回應使命,更是活出「心志」與「經歷」的召命整合。
一、不是一時勇氣,而是長年養成的心志(但6:3,10)
但以理在波斯王大利烏的朝中深得信任,被立為總長之首(6:3),卻因此引來政敵妒恨。他們設下一條詭計重重的法令:禁止任何人在三十日內向任何神明祈求(6:7–9),目的是要把但以理逼上絕路。
但以理知道這禁令的後果,卻沒有一絲猶豫。經文記載他仍「一日三次,雙膝跪在他神面前禱告感謝,與素常一樣」(6:10)。
這六個字「與素常一樣」,是整段敘事的靈魂。他的信仰操練,不因環境改變、不因代價提高、不因政治壓力而妥協。
這不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屬靈高峰,而是長年與神同行的結果。
二、心志(H):你在壓力下的選擇,顯出你真正的方向
「心志」不是激情,更不是強逼自己堅強。它是一種內在的堅定,是你知道自己屬誰、為誰而活的清晰意識。
但以理的心志,不表現在公開講話或煽動抗爭上,而是在「每日三次跪下禱告」這樣看似微小、卻意義深遠的選擇中顯明。他並沒有因外在風向而改變內在節奏,這是一種極深的自由。
這種心志:
-
不倚靠權力,卻叫王敬畏;
-
不靠言語爭辯,卻使真理得勝;
-
不顯眼張揚,卻讓整個帝國看見神的榮耀。
在我們的事奉中,是否也活出這樣一致的生命?你是否仍願意,在沒有人看見時,為主跪下?
三、經歷(E):你的困境,正是神工作的場地(但6:22,26)
但以理的忠心並沒有換來立刻的解救。相反,他被扔進獅子坑,沉默無聲──但神卻親自介入。
「我的神差遣使者封住獅子的口,使牠們不傷我,因我在神面前是無辜的。」(6:22)
更驚人的是,王大利烏在經歷這一切後,發出詔令宣告:「但以理所事奉的神,是永遠長存的神……」(6:26)
但以理的經歷不只是個人獲救的故事,更是整個國度見證神主權的契機。
這提醒我們:
-
你所經歷的黑夜,神正在其中作工;
-
你的忠心,也許當下沒人理解,但神會讓它成為別人敬畏祂的門口;
-
神的介入,未必按你的時間表,但祂的信實永不落空。
四、連結前課:召命不是個人的成就,而是神國的見證
在召命旅程中,我們學會認識自己的SHAPE,但但以理提醒我們──即使你很清楚自己的呼召,也未必立刻被實現。你會被考驗、被限縮、被遺忘、被誤解。但這些都不代表你走錯了路。
與前幾課相比:
-
約瑟的經歷成為整個國家的救贖轉機;
-
保羅的異象最終要靠宣教團隊成全;
-
尼希米的性格推動群體的重建;
-
而但以理的心志與經歷,則讓帝國認識神的主權。
這些故事共同見證一件事:神不浪費你所經歷的任何挑戰。
五、今日反思:你是否願意,在不變中仍然堅持?
-
你是否有穩定的屬靈習慣,如同「一日三次」那樣支撐你面對試煉?
-
你是否願意在不被看見時,仍忠心為主而活?
-
你是否願意相信:神不是要你逃避困難,而是要你在困難中發光?
六、結語:讓你在黑暗中忠心的生命,成為世人的光
召命的完成,不一定伴隨成就與成功。更多時候,它是在看似無人關注的忠心裡,被神看見。
但以理的生命提醒我們:真正的呼召,是當你被拉進獅子坑,也不改變你與神的關係。
讓我們學像他,不倚靠地位、掌聲或結果,而是在心志與經歷中堅定回應神的呼召。
願你在困境中仍禱告,在孤單中仍堅持,在不變中仍活出召命的榮光。
李傳道
沒有留言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