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nige Punkte gilt es zu beachten Brazilian Studio

2025年9月7日星期日

《在張力中被塑造》—〈哥林多前書〉牧靈反思系列:第五篇-〈僕人、管家與父親──事奉的核心〉

僕人、管家與父親──事奉的核心 經文:哥林多前書 4:1–21

《在張力中被塑造》牧靈系列

一、僕人與管家:事奉的身份(4:1–2)

「人應當以我們為基督的僕人,為神奧秘事的管家。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林前4:1–2)

哥林多教會熱衷於比較講員,爭論誰講得更好、誰帶來更多果效、誰的教導更有力量。

保羅卻提醒他們:

事奉者首先是「基督的僕人」身份不是來自人的眼光,而是基督的呼召。同時,我們是 「神奧秘事的管家」被託付的是福音,而不是屬於我們的事工。

保羅的標準很清晰:

神看重的,不是結果,而是忠心。

這次一開始,我想坦誠分享一點服事者的掙扎:

在事奉的過程中,有誰不喜歡被稱讚?有誰真的完全不在意批評?

從平信徒的服事,到組長的帶領小組,到執事的管理教會,再到傳道人牧會,我們都會面對別人的眼光與評價,而我也不例外。

有時候,當有人說「你的信息講得很好」時,我會開心;當有人對我說「謝謝你說中了我心裡的感受」時,我會感恩。但老實說,被批評時,心裡偶爾會浮現另一些聲音:「咁叻你唔嚟做?」甚至會想:「成日喺度指責別人,背後你知唔知有幾多人頂你唔順?」

這些感受不一定會說出口,卻真實存在,攪動著服事者的心。而最困難的,不是被批評的當下,

而是心裡「放不下」——那句話、那個眼神、那次爭論,會在我們裡面停留很久。

二、放不下的重擔(4:3–5)

「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我都以為極小的事,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審判人的乃是主。」(林前4:3–4)

保羅說,人的論斷對他來說是「極小的事」,因為最終的審判屬於神。這句話對服事者而言,是釋放,也是挑戰。我們常以為自己能放下,但現實卻常常證明,我們仍在背著那份看法。

我想起溫偉耀博士曾分享過的禪宗故事——「大小師兄背女子過河」

大師兄和小師兄遇見一位年輕女子,因河水湍急而不敢過河。大師兄沉默片刻,便蹲下身說:「上來吧,我背你過去。」過了河,他把女子放下,微笑著送她離開,轉身繼續上路。

一路上,小師兄心裡翻騰,走了許久終於忍不住問:「師兄,我們出家人怎能背女子過河?」

大師兄平靜地回答:「我早就放下她了,是你還背著她走。」

服事也常如此。我們被批評、被誤解、被記住缺點,其實事情早就過去了,但我們卻仍然背著感受走了很遠。

有時候,是我們自己放不下;有時候,放不下的其實是對方——一句我們無心的話、一個未察覺的舉動,可能在他們心裡留下印記,甚至無限上綱,不斷針對,漸覺得對方不配作主門徒。

審判的主權在神,不在我們。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學習,把評價交給祂,放過別人,也放過自己。

三、一切都是領受的(4:6–7)

「你們有什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彷彿不是領受的呢?」(林前4:7)

哥林多人把恩賜當資本,用知識、口才、影響力彼此比較。保羅提醒他們:一切都是領受的。

如果我們真的相信這一點,那麼自誇失去了意義,自卑也失去了理由。我們的身份,不在於我們擁有什麼,而在於我們屬於誰。

四、保羅的屬靈父親心腸(4:14–17)

「我寫這話,不是叫你們羞愧,乃是要警戒你們,好像我所親愛的兒女一樣。」(林前4:14)

保羅的權柄不在於制度,而在於愛。他像父親一樣守望哥林多教會,不以命令壓制,而是以愛陪伴。他甚至願意親自差派提摩太,幫助他們活出福音的道路。

今天,教會同樣需要這樣的屬靈父母:不是催逼產出,而是守望生命;不是靠權威掌控,而是陪伴同行。

五、事奉的核心:基督為中心(4:18–21)

保羅最後提醒他們:「神的國不在乎言語,乃在乎權能。」(林前4:20)

神的國不是靠策略、口才或聲量建立的,而是靠聖靈更新生命的權能。教會的建造,不是為了被看見,而是為了讓基督被看見。

六、實踐操練

1. 默想身份

每週默想哥林多前書 4:1–2,提醒自己:

  • 我首先是基督的僕人

  • 我是神奧秘事的管家

  • 神要的不是產出,而是忠心

2. 學習放下

在禱告中,寫下一件一直「背著走」的人或事,交給神,求祂釋放我們,使我們在基督裡自由事奉。

七、反思問題

  1. 我是否仍被人的眼光牽動,而忘記自己是基督的僕人?

  2. 我心裡是否背著一些過去的話、事件或傷口?我是否願意交給神?

  3. 我是否願意活出屬靈父母的心腸,陪伴他人回到基督裡?

八、默想禱文

主啊,祢呼召我,不是為了贏得掌聲,而是為了忠心於祢的託付。

求祢幫助我,不被人的眼光綑綁,也不被過去的傷害纏住。教我學會放過別人,也放過自己,因為審判的主權屬於祢。

願祢的愛釋放我們,使我們活出僕人的謙卑、管家的忠心、與屬靈父母的溫柔。

阿們。

Antony傳道


註腳:

  1. Gordon D. Fee, The First Epistle to the Corinthians (NICNT), p.125–135.

  2. Craig S. Keener, The IVP Bible Background Commentary: New Testament, p.460–463.

沒有留言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