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nige Punkte gilt es zu beachten Brazilian Studio

2025年9月21日星期日

《在張力中被塑造》—〈哥林多前書〉牧靈反思系列:第七篇-〈教會的見證與身體的聖潔〉

教會的見證與身體的聖潔 經文:哥林多前書 6:1–20


《在張力中被塑造》牧靈反思系列
引言:當內訌走到法庭

保羅在第六章談到兩件看似不相干的問題:信徒彼此告上法庭,以及身體的淫亂。但他在兩者之間看見同一條線索:教會是否仍以基督為中心的見證群體?

今天我們的教會,雖然少見弟兄姐妹把案件鬧上法庭,但內部的衝突、誤會、分裂卻不比當年少。另一方面,面對性、身體與文化價值的挑戰,教會是否仍記得:我們不屬自己,而是屬於基督?

一、教會內訟的羞辱(6:1–8)

哥林多人因財產與權益,把弟兄告到羅馬法庭。在當時社會,訴訟常常是公開的娛樂,旁觀者藉此取笑、評論,甚至下注¹。

保羅說,這不是單純的法律糾紛,而是教會見證的崩潰。他嚴厲提醒:「你們為何不情願受欺呢?為何不情願吃虧呢?」(6:7)意思是:若爭執使基督的名蒙羞,那麼寧可自己吃虧,也不可讓教會失去見證。

今天,我們或許沒有上法庭,但在會眾之間,是否仍常以輸贏衡量彼此?是否將弟兄姐妹視為對手,而忘記我們是同屬基督的身體?

二、不能承受國度的行為(6:9–11)

保羅列舉了一長串惡行:淫亂、拜偶像、貪婪、醉酒、勒索……這些在哥林多城司空見慣²。

但他提醒信徒:「你們中間也有人從前是這樣,但如今你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並藉著神的靈,已經洗淨、成聖、稱義了。」(6:11)

福音不是單單赦免過去的錯,更是帶來新的身份。教會若縱容舊有的生活方式,就等於否認了基督救贖的大能。

三、身體不是為淫亂(6:12–17)

哥林多人流行一句口號:「凡事我都可行。」他們以此合理化性放縱。但保羅回答:不是凡事都有益處。

身體不是隨便使用的器具,而是基督的肢體。當一個人與娼妓聯合,就把基督的肢體與罪聯合在一起,這是對屬靈身份的背叛。

在希臘文化中,性與宗教甚至綁在一起。亞弗洛黛神廟的妓女被視為崇拜的一部分³。但保羅指出:在基督裡,身體被重新定義,不再屬於自己,而是屬於那位為我們死而復活的主。

四、身體是聖靈的殿(6:18–20)

保羅最後說:「豈不知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嗎?」

淫亂不同於其他罪,因為它是「得罪自己的身子」。人的身體原是神的居所,若把它交給罪,就是褻瀆聖殿。

他以福音作結:「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神。」這「重價」就是基督十字架的代價。屬於祂的人,不是靠規條約束自己,而是因記得自己是被寶血買贖的,才甘心把身體獻上。

五、今天的呼聲:教會的見證與身體的尊嚴

哥林多的問題,今天仍然在我們當中:

  • 在爭執中,我們更在乎贏輸,還是基督的榮耀?

  • 在身體與性上,我們是否仍受文化綑綁,而忘記自己是聖靈的殿?

北美教會的張力尤其明顯:一方面,法律、隱私與個人權益被極度重視,使我們更傾向「維護權利」而不是「守護見證」;另一方面,性文化被商業化、娛樂化,信徒很容易模糊了界線。

但保羅的提醒依然清晰:我們的身體、我們的關係、我們的爭執,都不再屬於自己,而是屬於那位重價買贖我們的主。

反思問題:

  1. 在面對教會裡的誤解或衝突時,我更在意的是「贏得公義」還是「保守見證」?

  2. 我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是屬於自己隨意使用,還是基督已買贖的聖殿?

  3. 在當前文化壓力下,我如何幫助弟兄姐妹守住身體與關係的聖潔?

默想禱文:

主啊,祢用寶血買贖我,

使我不再屬於自己,而是屬於祢。

赦免我常常因自我中心,失去見證,

或因文化影響,輕看身體的聖潔。


求祢的聖靈住在我裡面,提醒我,

我的身體是祢的殿,

我的生命是為榮耀祢而活。

願祢的教會,在世界面前,

活出真實的見證與尊嚴。

阿們。

Antony傳道

註腳:

  1. Craig S. Keener, The IVP Bible Background Commentary: New Testament (Downers Grove: IVP Academic, 1993), 463.

  2. Joseph A. Fitzmyer, First Corinthians: A New Translation with Introduction and Commentary (Anchor Yale Bible 32;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8), 247–250.

  3. Kenneth E. Bailey, Paul Through Mediterranean Eyes: Cultural Studies in 1 Corinthians (Downers Grove: IVP Academic, 2011), 179–183.

沒有留言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