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使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 經文:哥林多前書 8:1–13
《在張力中被塑造》牧靈反思系列
一、引言:自由背後的張力
哥林多的信徒面對一個實際的問題:是否可以吃拜過偶像的祭肉?在當時,市場上許多肉都來自異教廟宇,人若拒絕,會顯得與社會格格不入;若接受,又可能令弟兄姊妹跌倒。
這聽起來遙遠,但今天我們不也一樣嗎?在消費文化、職場文化,甚至在娛樂選擇上,我們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可以,還是不可?」
二、知識的危險(8:1–3)
保羅一開頭就提醒:「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8:1)
這裡的「知識」(γνῶσις, gnōsis),指的是一種理性的、論證式的把握。在哥林多,有人強調自己懂得「偶像算不得什麼」,所以吃祭肉沒有問題。但保羅提醒:光有知識,不代表有愛。
知識若沒有愛,就會變成自我抬舉,甚至成為壓迫他人的工具。真正「認識神」的人,不是炫耀自己懂得多少,而是因為愛神,也願意在愛裡建造弟兄姊妹(8:3)¹。
三、自由的真實界線(8:4–8)
保羅同意:偶像算不得什麼,世上只有一位神(8:4–6)。這是堅固的信仰基礎。但他也指出: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的認知(8:7)。
對一些人來說,祭肉依然帶著宗教聯想,他們若勉強自己吃,反而成為良心的傷害。保羅提醒:食物本身不能使人更親近或遠離神(8:8),但若我的自由成了別人的絆腳石,那自由就該有所收斂。
四、愛的原則:為弟兄放下自由(8:9–13)
保羅用一個極端的例子收尾:「若食物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遠不吃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8:13)
這不是律法式的禁令,而是愛心的極致。自由的最高表達,不是堅持我能做什麼,而是選擇不做,以保護軟弱的弟兄姊妹。
五、今天的應用
我們的文化裡也有許多「祭偶像之肉」──
-
某些娛樂形式,對部分弟兄姊妹仍有強烈的信仰掙扎;
-
某些消費習慣,可能與貪婪或不義的制度掛鉤;
-
某些自由選擇,若成為別人軟弱的試探,就需要重新檢視。
問題不在於「我能不能做」,而在於「這是否造就群體」。
知識可以幫我們辯護,愛卻能幫助我們建造。
六、反思問題
-
在哪些生活選擇上,我常用「知識」來為自己辯解,而忘了愛心的原則?
-
我是否願意在自由上有所收斂,為了成全弟兄姊妹?
-
在今天的文化處境裡,什麼是我們的「祭偶像之肉」?
七、默想禱文
主啊,祢賜給我們知識,使我們明白真理;
但祢更呼召我們用愛,去造就彼此。
求祢赦免我常常只顧自由,卻忽略弟兄的軟弱;
教我在選擇時,不只是問「我可不可以」,
更要問「是否能榮耀祢,並造就弟兄姊妹」。
讓我在愛中放下自己,
因為祢在十字架上,已經為我放下所有。
阿們。
Antony傳道
註腳
-
Joseph A. Fitzmyer, First Corinthians: A New Translation with Introduction and Commentary (Anchor Yale Bible 32;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8), 309–311.
-
Gordon D. Fee, The First Epistle to the Corinthians (NICNT;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87), 369–374.
-
Kenneth E. Bailey, Paul Through Mediterranean Eyes: Cultural Studies in 1 Corinthians (Downers Grove: IVP Academic, 2011), 228–233.
-
Craig S. Keener, The IVP Bible Background Commentary: New Testament (Downers Grove: IVP Academic, 1993), 469–471.
沒有留言 :
發佈留言